做了一辈子制造业,企业年销售额近5亿元,而今陈秋田从头再来,转向共享经济。他说,自己可不是跟风。
“经过两年多的准备,我有信心解决共享单车的无序停放、损毁率高和骑行距离有限等问题。”陈秋田说,他的共享电动车将进一步细分共享骑行市场,成为这个领域里的下一个“独角兽”。
共享单车的问题
就是我们的机会
共享单车之争硝烟正浓,各路单车层出不穷。那么陈秋田为何这时还要杀入这片红海?他的回答是:和那些盲目跟风的企业不同,他已经为此准备两年多。更重要的是,在他看来,自己选择的共享电动车模式和共享单车有很大不同,完全有机会弯道超车。
原来,早在2015年,陈秋田便看好共享骑行的市场,并着手研发用于共享的电动车。可不曾想,没等他准备好,摩拜、ofo在去年就向北京、上海等地推出了共享单车,短短数月便大获成功。
这让陈秋田有点懵,心里直犯嘀咕:共享单车已经火了,我的项目还有意义吗?陈秋田第一时间派人到上海体验共享单车。几天后,消息从上海传了回来,他长长舒了一口气:摩拜、ofo虽然发展迅速,但背后的问题也不少。他判断,车辆无序停放、损毁率高、骑行距离有限、骑行舒适度差等问题都是共享单车短期内难以解决的。
“共享单车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机会。”陈秋田这样告诉自己的团队,只要抓住这些市场痛点,他们就有机会后来居上。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陈秋田的共享电动车终于研发成功,3月20日在金华正式投放,首批200辆。这些车外型时尚,使用便捷,按一下车头的按钮就能一键折叠或打开;可以通过电池驱动车辆,也可以采用脚踏骑行,在纯电池驱动的状态下最长骑行距离达25公里,按照每小时2元计费。
用笨办法
破解无序停放
出人意料的是,陈秋田的共享电动车采用了有桩的模式——用户骑完之后,只有把电动车折叠放回停车桩里,系统才会停止计费。
这不免让人困惑:大家都在为共享单车“即停即走”的便利鼓掌,陈秋田为何偏偏选择了停车桩这个“笨”模式。
“共享单车随处停放,固然方便,可无序停放的问题越来越让人头疼。”陈秋田说,今年两会有代表委员也提到了这一问题。他的共享电动车使用了充电桩,把无序变为有序。
陈秋田说,过去,公共自行车停车桩因占地空间多,布点少,人们租用公共自行车时,总感觉不方便。于是,他通过创新充电桩和电动车,减少占地,增加布点数量,解决了这个问题。
陈秋田的共享电动车具有一键折叠功能,车辆折叠后所占的地面空间大概只有一张A4纸大小。“一个汽车停车位的大小,能装下我们的20个充电停车桩。”陈秋田说,加上每一个带电停车桩都是独立的,更能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合理布设。
如今,陈秋田已经和金华当地市政部门达成初步意向。一年内,陈秋田将在当地投放共享电动车4万辆,设置停车桩2000处。这将是目前金华公共自行车停车点的7倍之多。“以后,在金华城区几乎所有的街道、社区、公园、大型商场、企业等公共场所,都会安装我们的停车桩。”陈秋田说,在用户步行五分钟的距离内,都能租到我们的车;而且,用户还能够通过手机提前15分钟预约附近的共享电动车。“可以预见,其便利程度并不逊于共享单车。”
如今,陈秋田的电动车不仅受到金华市政府的青睐,在电动车还未上市之前,国内许多城市就已向他抛来了“橄榄枝”。陈秋田告诉记者,杭州、广州等几十座城市的政府部门都已考察过他的电动自行车项目,并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想要复制我
没那么容易
要说,陈秋田也不是第一个提出共享电动车概念的人。早在3月初,北京、上海等地就有企业尝试向市场投放了共享电动车。然而,那些电动车因车辆自重、限速违反相关规定,投放后很快就被当地市政部门没收。在陈秋田看来,那些都称不上是真正的共享电动车,“只是来蹭热点的盲目跟风罢了”。
“共享电动车,可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项目。”陈秋田告诉记者,相较于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的门槛要高不少。早在1999年,我国就出台了相关规定,对电动自行车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自重超过20公斤、最高时速超过20公里的电动车都严禁上路。“现在市面上的绝大多数电动车都不符合这项规定,所以把这些常规电动车搬上马路、搞共享,是行不通的。”
“即便是电动车生产企业,要生产能够用于共享的电动车,也并不容易。”陈秋田分析,除了自重和车速的限制,共享电动车因长期户外,须经得住超低温、高温环境的考验;同时车辆一天内要反复充电、使用,电池使用寿命问题以及淘汰后是否造成污染都是问题;再者,车辆还要足够坚固,能够长期使用,减少维护成本。“解决这每一项问题都至少需要一两年的准备。”陈秋田说,他也是经过两年时间,公司才成功研发了如今的第二代“e电车”。这款一键折叠、整车19公斤、时速20公里、获60多项国际专利技术的超轻便电动自行车,车辆采用高温镍烯电池,使用寿命5年以上、充电时长25分钟,可耐超低温、高温环境,技术领先国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