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中国海上风电实现平价的关键是什么?
田庆军:中国海上风电平价是中国风电企业攀登的珠穆朗玛峰。要想实现海上风电平价,除了风机自身持续的研发投入,还需要整个产业链协同,形成合力。远景能源多年来坚持自主研发,通过自研不仅可以快速推出新产品,也实现了成本的下降,系统效率的提升,同时确保了高可靠性。
为了应对海上风电平价的挑战,远景海上智能风机的核心部件经历了从进口到国产化再到完全自主开发,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包括叶片、齿轮箱、发电机、主轴承、变桨轴承和变频器等核心部件的全自研,大大降低了度电成本。不仅如此,远景致力于建立产业生态,拉通上下游产业链。通过开放共享环境数据、测风数据、载荷数据等,协同施工和配套产业单位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在一体化设计、塔筒、海缆、升压站、施工船舶等方面实现系统降本。
Q2:要实现海上风电市场爆发增长,突破点在哪里?
田庆军:发展海上风电利于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同时,也对拉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船舶工业、海洋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海上风电要实现爆发式增长,要从三方面进行突破。
首先要实现平价技术突破。针对不同海域需求,要实现海上风电平价开发,除了模式创新、金融创新外,技术研发创新不可或缺。除了风机大型化外,需要有其他方面的技术创新驱动降本增效,比如智能控制技术、尾流协同优化技术等进一步提升发电量,齿轮箱、发电机等大部件不动用大型船只实现空中更换的技术大幅降低运维成本。
其次是标准突破。技术创新需要突破常规设计标准或设计理念,这需要在确保安全可靠底线的前提下,敢于突破原有标准。比如一体化设计需要改变传统的合作模式,甚至需要突破原有海洋工程的一些标准。再比如海上升压站,随着单体风电场容量增大,传统升压站的重量也增大,可用船只越来越少,也需要做一些突破实现轻型设计。
第三是供应链突破。随着风机更新换代提速,目前供应链难以在紧跟风机步伐的同时兼顾成本,需要时间培育和市场容量支撑,以实现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交付。从中欧海上风电发展历程来看,欧洲从4-6MW到8-9MW再到12-15MW,每个兆瓦区间都有足够的测试验证窗口、安装量和运行时间,而中国却用不到一半的时间发生阶跃,甚至已超越欧洲,机型定义从欧美带中国迅速跨越到中国带欧美,叶片、主轴承等供应链需要快速突破。风机快速迭代倒逼供应链快速突破原有模式。
Q3:政策对海上风电很重要,未来5-10年,政策设计如何更快释放行业潜力?
田庆军:即将到来的2022年,中国海上风电全面平价,将迎来中国海上风电技术突破的机遇期。未来从政策上如何让海上风电实现爆发,我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制定更加清晰和明确的中长期海上风机装机目标。引导参与方以建成项目为目标,坚定对海上风电的长期投入。
第二,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建议国家深远海或国管区海洋资源,统筹规划海上风电,通过规划明确海上风电在海洋空间规划中的地位,增加后续开发的确定性,降低非技术成本。
第三,加强海上风电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协同。海上风电制氢不是技术问题,是成本和应用问题。目前主要解决海上沿海地区碳中和问题,提高新能源占比,实现能源转型。所以电网在未来海上风电规划中十分重要,无论是近海还是深远海,都要通过电网来解决海上风电消纳问题。
第四,呼吁国家层面成立创新孵化中心或新技术实验基地。在国家政策上给予支持,集中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帮助海上风电关键技术、基础理论实现突破,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提供平台和资金支持。
来源:远景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