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碳达峰、碳中和”已然成为中国新能源发展、经济增长最明确的长期战略逻辑之一,在近期国家频繁发布的各项绿色能源和碳中和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开始关注双碳,并将双碳策略纳入到长期发展的规划中。
一、中国电力悄然完成清洁转型
提起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力,2380.HK),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拥有“全国第一台国产3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姚孟电厂,拥有“全国第一台国产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平圩电厂等一批在国家电力行业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电厂,对中国电力的第一印象也是停留在“大火电”概念。但是,从今年开始,这个观念需要重塑了,中国电力已经悄然完成了清洁转型,清洁能源总装机将第一次超过火电,成为香港市场上首个由火电公司转型为清洁能源为主上市公司的典范。
中期业绩显示,中国电力截止今年6月30日的合并装机中,清洁能源占比已达47%,清洁能源较煤电总装机的差距约不到160万千瓦。11月26日,中国电力发布公告,旗下持股100%的芜湖发电(132万千瓦煤电)发行类Reits产品,引入权益资金约26亿元,持股比例降至20%,为国内首单煤电类Reits;出售中电神头(120万千瓦煤电)40%股权,中国电力对中电神头直接持股比例由80%下降至40%,不再合并报表。细心的投资者可能会发现,中电神头股权交易完成后,只要在6月底到11月底之间中国电力增加40万千瓦清洁能源,就可以实现“清洁能源装机超过50%”的目标(在今年的发展形势下,笔者猜测新增装机比40万千瓦只多不少)。
实际上,中国电力在10月下旬发布的新战略中明确提到,计划到2021年底,中国电力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预计将接近60%;到2023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将超过70%、清洁能源收入占比超过50%;到2025年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将超过90%、清洁能源收入占比超过70%。近期的煤电股权操作,是战略落地的一个环节,向市场发出了很好的信号。
另一方面,在成为“世界一流绿色低碳能源供应商”的企业长期愿景引领下,中国电力全力加速清洁能源建设,目前已落地了一批以辽宁朝阳、湖北麻城等为代表的大型新能源基地项目,也会进一步加快申报新能源大基地项目。
市场对于中国电力高度重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努力也颇为认可。公司先后获得香港会计师公会第20届最佳企业管治大奖非恒指成分股特别提名奖、第8届全球企业可持续竞争力高峰论坛可持续信息披露卓越企业奖、香港经济日报2020年-2021年度杰出ESG企业奖。
二、中国电力正在争取成为储能市场的头部企业
事实上,中国电力目前的身份已不仅是单一的清洁能源生产商,公司希望实现清洁低碳能源与绿能新兴产业的双轮驱动,构建低碳能源新生态,全面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电力正在绿色能源新兴产业深度布局,向绿电交通、储能、高端电力检修和综合智慧能源等领域开拓。
储能是中国电力快速培育的一个版块。在洞悉到“3060”低碳转型、新能源为主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推进和电力现货市场改革持续深化,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应用场景的商业模式趋向成熟,储能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发展机遇后,2021年7月,中国电力与海博思创合资成立新源智储,中国电力为第一大股东。
据了解,新源智储以储能电站的开发、设计、集成与运营为主要业务,研发团队拥有10年以上的电池管理系统研发经验,在储能集中控制技术、系统热管理技术和算法和控制策略等方面已实现行业领先,数十项核心技术已取得发明专利。
新源智储成立以来业务迅速扩大,预计2021年合同落地项目容量在1GWh左右,2022年计划新开发项目在2GWh-3GWh,正快速成为中国电力新的产业支柱。
综合来看,“碳达峰、碳中和”的长期国家路径,为清洁能源行业发展带来确定性的增长需求。碳交易、碳监管等机制的不断完善将鼓励发电企业积极实施低碳转型,向清洁能源成功转型的企业,将迎来良好发展空间。
中国电力作为港股上市电企向清洁转型的佼佼者,发电业务基本盘稳固,清洁能源项目运营和开拓能力强,有望长期受益于行业发展红利。同时公司积极向绿色能源产业纵深开拓布局,未来或将帮助公司开拓更多商业化渠道,打开新的业绩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