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风光”
不久前,突如其来的电能紧缺,让不少企业吃尽苦头,同时也敲响了一记警钟:靠煤炭支撑的供电体系还能稳固多久?
事实上,人类对于新能源探索和开发的脚步从未停止。今年年中,浙江省能源局发布的《浙江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里提到了“风光倍增工程”的构建。所谓“风光”,就是风力和光能两种新型能源,这也是今后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
台州最南面的玉环市,拥有广袤的海域和滩涂,正是发展“风光”新能源的宝地。今天起,将带领大家走近玉环,去看看那边的“风光”如何。
冬阳柔暖,海风烈烈。浙江省玉环市披山岛西北侧近海海域,43台大型风机整齐划一地挥舞着举臂,将来自海面的力量,默默转化成电能,平稳输入电网。
11月19日,随着220千伏线路合闸冲击成功,浙江台州首个海上风电场——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场220千伏送出工程全线顺利投运。
据估算,该工程每年可向浙江省提供清洁电能约8.8亿度,每年可节约标煤26.5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61吨。
向大海讨能源
“豆腐”上面立起大风扇
在浙江省玉环市披山岛西北侧近海海域,天高海阔,百舸争流,拥有绝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风能储备。
11月初,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项目首台叶轮成功安装,在115米高空,22#风机叶轮与发电机完美对接,这也是浙南深厚淤泥层海域采用坐底式风机安装船舶完成的首台叶轮安装。
与陆上相比,在海上安装风电设备难度呈几何倍增加。
“深厚淤泥层和长周期涌浪,是浙南海域海上风电建设的两大突出难点。”据工作人员介绍,40米级层厚的流塑状淤泥质粘土,不仅让传统自升式风机安装平台“望而却步”,即使采用坐底式风机安装船舶作业,亦犹如坐在“豆腐”上面一般,船舶晃动厉害,无法开展吊装工作。再加上长周期涌浪和风速对船舶的影响,风机安装难上加难,施工窗口期稍纵即逝。
“团队对项目4个月的船舶坐底风浪涌等各项实测数据、充分研判施工窗口期、不断优化吊装工序,采取一切有效减晃措施,确保了风机的顺利安装。”
记者了解到,之所以排除万难把讨要能源的“手”伸向海上,主要是因为海面风速高、风向稳、而且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因此海上风电在风能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上要大大优于陆上风电。此外,海上的风速比陆上高20%左右,因而同等发电容量下,海上风机的年发电量能比陆上高70%。
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场是浙江东部沿海风电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超46亿元,共建设风力发电机组43台,总装机容量为301兆瓦,分南北两个区域。
光发电还不行
台州电力架起清洁电能“新干线”
风能发电,光有风力发电机组运转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搭建一条“桥梁”,将海上发电机组发出来的电引入电网,才能送进千家万户。
一周前,记者赶到位于玉环市干江镇上的施工现场,国网台州供电公司宏达电建公司的工人们正在为19日顺利通电争分夺秒赶最后的进度。
据了解,整条输电线路共由17个铁塔“托举”起来,小时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将输电线架到铁塔上。铁塔和铁塔间相距至少数百米,而且铁塔本身也很高,铅质的输电线也非常沉,线路的架设是个技术活儿。
“我们使用一台有8个机翼的大型无人机,将一种名叫‘迪力玛’的质地轻盈但十分牢固的绳子送到铁塔上,再用这种绳子连接输电线,通过绞盘机慢慢将输电线拉上来。”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无人机翼展有一米多长,有四块大电池供电,即便如此,也只能使用20分钟,毕竟它要负重飞上几十米高的铁塔,“消耗”很大。
每根输电线不能绷直拉太紧,也不能垂挂得太松,否则都容易在大风中扯断了,垂挂程度他们都要根据铁塔之间的距离进行精确计算。据悉,这些铁塔中,直线距离最远的达到655米,施工难度巨大。
年产8.8亿度清洁电能
相当于玉环市全年用电量1/6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尽快启动海上风电项目,这次的工程工期非常短,时间也很紧迫。“当地政府也非常支持,手续流程一律开绿灯,原本需要16个月完成,现在缩到5个月以内,减少工期近三分之二。”当地电力部门投入3个班组,总共60多名员工日以继夜赶工。
据台州市电力部门提供的数据,作为海上风电的重要配套工程,该工程起点在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场陆上升压站,并最终接入220千伏九清变。送出工程于2021年7月开工,赶在11月19日前完工投运,新建单回架空线路6.5公里。
记者了解到,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场每年可以将海上风能转化成8.8亿度电能,这些电能可以满足玉环全市一年用电量的1/6。
“送出工程顺利投运后,意味着海上风电每年产生的电量能被电网全额消纳,并通过电网满足350000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所需。”国网台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台州正在实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创建,该公司将全力服务新能源并网工作,消纳更多清洁能源,建设绿色电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台州早日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