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浙江电网首次县域水电新能源自愈自治系统试验在温州文成顺利完成,本次试验构建了局部全清洁能源消纳场景,验证了县域电网遭受极端灾害后的自愈自治能力,助力了“绿水青山幸福电”的立体式推进,实现了新能源灾害场景下的不间断消纳和承载力评估,也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实践基础。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全国676个县将进行整县屋顶光伏试点。作为试点之一的文成县,近年内预计有超过现有体量十倍的分布式光伏接入。该县地处山区且位于浙江电网末端,电网结构较为薄弱,在大量性能各异的分布式电源爆发式增长下,县域电网的运行韧性面临极大考验。

为准确掌握县域电网运行特性,评估分布式电源接入承载力,并检验极端灾害条件下电网自愈自治能力,由国网浙江电科院(10.990, -0.21, -1.87%)、温州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百丈漈水力发电厂、浙江文成县供电公司组成的项目团队,在国网浙江电力调控中心的指导下围绕温州文成电网开展县域水电新能源自愈自治系统试验。

据悉,本次试验的电源点为百丈漈电厂一级电站1号机组,也是此前世界首个柔性励磁系统示范工程的落地机组。柔性励磁技术的应用增强了机组黑启动能力,提升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的宽频振荡抑制水平,使电网在极端灾害情况下对新能源承载力的再上一台阶。

试验模拟了文成电网在台风等极端天气下脱网失电的运行情况,通过县域内百丈漈电厂一级电站1号机组完成县域电网黑启动、分布式光伏协同投入,支撑县城负荷和分布式光伏孤网运行。期间并完成了频率扰动、多机并列、模拟光伏并网及出力波动等多项试验,验证了复杂工况下文成多源异构电网的自愈自治能力,以及该地区新能源在极端灾害背景下的不间断消纳能力。

本次试验演练了源网荷协同应急预案,为县域电网新能源承载力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也为浙江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技术储备和温州经验。
责任编辑 | 国网浙江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