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是我国汽车行业弯道超车新机遇

发布日期:2017-07-17  来源:亿欧

核心提示:截至目前,路测合法化问题在我国仍处于灰色地带,无人驾驶测试车辆在路权和监管层面目前均存在漏洞与缺位。从美国的经验可以看出
 截至目前,“路测合法化”问题在我国仍处于灰色地带,无人驾驶测试车辆在路权和监管层面目前均存在漏洞与缺位。从美国的经验可以看出,监管自动驾驶技术,立法其实是最重要的,使得自动驾驶发展也有法可依。

前瞻技术,无人驾驶法律,李彦宏,百度无人车

在7月5日召开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COO陆奇在介绍百度无人驾驶平台阿波罗时,连线正在搭乘无人驾驶汽车的李彦宏,李彦宏通过视频直播展示了一段自己乘坐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情景。视频中,李彦宏坐在一辆红色的汽车的副驾驶座位上,视频中驾驶座位没有驾驶员。在视频中,李彦宏称自己刚刚上五环,正在前往会场的路上,“车处在自动驾驶的状态”,整段视频约1分钟长。本来这会是一次很成功的百度技术秀,可是除了众多的网友吐槽,北京交管部门7月6日更表示,针对“百度公司无人驾驶汽车上道路行驶”情况,交管部门正在积极开展调查核实,对于违法行为将依法查处。

截至目前,“路测合法化”问题在我国仍处于灰色地带,无人驾驶测试车辆在路权和监管层面目前均存在漏洞与缺位。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公布,2007年与2011年两次修订,都没能够把无人驾驶的问题纳入考虑,相关的配套法律体系也是如此。身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李彦宏,2016年的两会提案之一,就是加快制定和完善无人驾驶汽车相关政策法规,为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测试和商业化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看到百度的遭遇,就会联想到同为热衷于无人驾驶技术的互联网公司谷歌,2009年谷歌开始研发自己的无人驾驶技术,8年来搭载谷歌无人驾驶技术的车辆已经完成了200万英里的测试。谷歌2017年4月宣布大规模开放公测,全部600辆无人车都将投放在美国凤凰城进行公测,普通民众可以通过在线预约的方式来免费乘坐。目前美国有22个州通过了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或颁布自动驾驶相关行政命令。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加利福尼亚州。目前来自全世界的36家企业在那里上路测试无人车,其中还包括几家中国公司,而百度就是在去年拿到了加州颁发的第15张无人驾驶牌照。从美国的经验可以看出,监管自动驾驶技术,立法其实是最重要的,使得自动驾驶发展也有法可依。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5%和13.7%,产销量连续8年蝉联全球第一。我国有良好的汽车工业体系和庞大的汽车保有量,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及其可能带来的共享经济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无人驾驶在我国未来的汽车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前瞻技术,无人驾驶法律,李彦宏,百度无人车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汽车工业经济效益指标呈明显增长,对确保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无人驾驶将驾驶员抽离“人-车-路”系统模型,是对汽车工业的革命性变革。无人驾驶是智能汽车发展的终极阶段,无人驾驶车辆构造可分为环境感知、定位导航、中央处理单元、辅助驾驶等多个系统,将衍生出众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背后隐藏的风口将给汽车工业带来众多崭新的投资机会。

前瞻技术,无人驾驶法律,李彦宏,百度无人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智能化和互联网时代可能会是我国汽车产业再次实现转型创新和“弯道超车”的一个难得的战略性机遇。发展无人驾驶技术,使我国和许多西方经济强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我们要在汽车产业的变革中打破常规,以创新抢抓新一轮互联网汽车产业革命先机,抢占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制高点,我国的汽车产业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有可能抓住制定行业游戏规则的主动权,打造中国主场,树立起中国在全球互联网汽车产业领域的旗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使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一个新兴产业如果没有法律层面的保护,在发展过程中将可能出现众多不稳定的风险,会制约和束缚社会对该产业的投资热度,严重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要打破常规,立法先行,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新兴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要让法律法规与时俱进,立法要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速度,在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要再出现诸如“百度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违法”这种法律缺失的尴尬局面。

来源:亿欧


 
关键词: 无人驾驶
 
[ 行业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