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八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汽车已经成为社会中当之无愧的“能源消耗大户”,清洁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也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清洁能源汽车前景几何?传统燃油车又将何去何从?
新能源汽车的“新动力”
“从近期的研究来看,传统用户对纯电动车的接受程度逐步提升,调查表明目前有将近七成的消费者愿意接受纯电动汽车。纯电动车会让用户觉得更潮、更具科技感,而且纯电动车本身提速快、噪声小,这些先天优势成为购车主力‘90后’‘95后’的主要诉求。”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青岛即墨市汽车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本次论坛上,长安汽车副总裁李伟表示。
数据显示,我国清洁能源汽车2016年销量达到63.7万辆,2016年我国纯电动汽车销售40.9万辆,同比增长65.1%,一举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2020年,纯电动和插电混合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提出,中国清洁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应是多元化的,各个地区应该根据当地的特点来选择适合本地区使用的汽车结构,并且可以参考四个评价办法,第一个是能源可获得性,第二是经济性,第三是环境友好性,第四是使用方便性。例如,风能、太阳能、水电丰富的地区可以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发展新能源汽车,西部天然气丰富又便宜的地区则可积极推广天然气汽车。
王秉刚还认为,新能源汽车可以搭上“共享经济”的快车,后者或成为前者的新增长点。
“我们知道电动车它有两大特点,或者说一个缺点一个优点,突出的缺点就是购车成本高,但是它突出的优点是用电便宜,使用成本低。怎么把购车高成本摊掉,让使用成本低的优势发挥出来,共享租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他说。
续航焦虑和充电不便利仍是痛点
一般情况下,从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电动汽车在补贴取消前后的销量对比来看,政府的激励措施仍然会对电动汽车的普及率产生明显影响,价格仍是目前消费者购车时考虑最多的因素之一。
“在当前的政策背景影响下,续航里程和价格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用户购车时最关注的两个因素,随着续航里程的快速突破和基础设施的完善,350公里到400公里将成为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与产品成本的一个平衡点。”李伟认为,续航里程焦虑和充电便利性差是当前用户的使用痛点。
对此,王秉刚表示认同。他指出,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会不断提升,而充电难则是关系到用户体验感受的迫切问题。“目前一边是充电难,一边是充电设备利用率低,在这种情况下,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要讲究运行的效果,想办法怎么样更贴近消费者。”王秉刚认为,公共领域的车辆应根据自己的需求特点建立满足需求的高效充(换)电体系。私人领域应以夜间停车位充电为主,公共充电站为辅,鼓励使用低谷电,挖掘资源潜力。
对于后补贴时代较为敏感的市场价格问题。李伟表示,2020年后,可能出现的无补贴时代对新能源车企降本提出更大挑战。但他认为,即使如此,由于受政策、市场培育的消费惯性会持续到2020年以后,即使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价格仍将维持不变。
市场变化牵动产品形态演变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受政策驱动明显,销量主要集中在限行限购城市,二三线汽车市场仍待激活。
李伟认为,2020年后,市场将进入相对自由竞争的状态,产品形态特别是纯电动车将从目前基于传统平台改造的车型向基于纯电动专用平台而开发的新能源专属产品转变。
他表示,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汽车有着更强烈的智能化、互联网化等需求,新能源汽车要覆盖生产制造领域、消费者的生活领域,可以强化更加智能化的科技感,也可以更好地挖掘新能源汽车产品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实现对用户体验需求更多的满足。“比如说特斯拉在零广告费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结合产品的酷、炫、智能科技等特点,建立了大规模的粉丝圈、微信圈,成为市场上的一匹黑马。”李伟结合营销推广模式创新举例说。
王秉刚也认为,把新能源乘用车设计得更安全、舒适、时尚,促进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融合,会是新能源汽车的新卖点。他认为,目前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改制的电动车仅仅是一个过渡性产品,它无法把电动车最好的优势展现出来。新能源汽车对比传统汽车,由于动力类型的变化,纯电动专用平台在电池布置、性能提升、内部空间利用等方面将有更大的优势。“传统车企核心竞争力即将发生转换,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即将由发动机研发制造转换为“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的研发制造,这个过程中,多元化的能源技术会带来多样选择,多元化的能源技术各有利弊,找准发展方向是关键。”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