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能源车“零”成本用车平台

发布日期:2017-07-11  来源:科技日报

核心提示:最新数据显示:到2040年,电动汽车将每天替代800万桶油,同时促进全球电量消费增加5%,其保有量将达到全部轻型车总量的33%。 而
        最新数据显示:到2040年,电动汽车将每天替代800万桶油,同时促进全球电量消费增加5%,其保有量将达到全部轻型车总量的33%。
 
       而在中国,至今国内累计销售各类新能源汽车已超过100万辆,其中2016年产销量就突破50万辆。尽管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还是抱有疑虑,对电池续航能力、充电桩设置等有所质疑,但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成为“众创”的热土。
 
       国科工信新能源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李磊说,国科工信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是以中国绿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信部电子标准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为业务指导单位,依托创新战略联盟发起大学、院所为技术支撑单位,国科工信(北京)新能源科学研究院为组成单位,联合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共同发起。其包括动力电机电控开发应用平台、储能动力电池开发应用平台、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投资与金融租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与租赁共享等,致力于推进新能源技术提升和产业整体发展等。
 
       开展储能动力电池开发应用等研究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一辆纯电动汽车,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近一半。但美国特斯拉电动汽车诞生以来数次的电池爆炸,以及深圳五洲龙车辆充电时着火、厦门公交着火等给新能源汽车发展蒙上阴影。
 
       于是,平台特别加大了对电池和电机电控的研究。其中的储能动力电池开发应用平台建设了包括设计、研发、生产、应用、回收等新能源电池共享服务为一体的构架体系;而动力电机电控开发应用平台,则包括地区产业功能定位、产业生态设计、扶持政策编制等。
 
       国科工信新能源科学研究院院长唐致远教授说,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商业化应用日趋成熟。国科工信新能源科学研究院依托天津大学等高校,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方面具有先进的技术力量,拥有多项世界先进的国家专利。平台启动将对现有的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起到积极促进、推动作用。
 
       打造新业态汽车商业经营模式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曾表示,目前看来, 我国新能源汽车尚未进入“快速发展期”。续航里程焦虑和充电不够便利,仍然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用户的使用痛点。只有当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由公交、出租等公共领域购车为主转变为私人购买为主时,才算是进入真正的快速发展期。
 
       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通过应用推进研发显得尤为重要。唐致远表示,如何进一步规范、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贯彻和落实国家的新能源战略,将成为平台非常重要的内容。
 
       李磊详细介绍了平台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即以新能源合同管理、零首付、零利率、零成本、“新车租赁+赠送”为新业态汽车商业经营模式;以“平衡、颠覆、共赢、众创、共享”为理念,通过优质资源的整合和技术转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平台还依托国科工信新能源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技术储备、渠道建设、数据技术、专家团队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和巩固新业态汽车的商业经营模式。
 
       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的汽油、柴油汽车更环保和节能,即使用户“零成本”等使用新能源汽车,通过新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平台也能可持续发展下来。对此,李磊表示,“相比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通过国科工信新能源创新的商业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同城物流、商务用车等使用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在一二线城市租赁新能源汽车
 
       国务院参事、国科工信新能源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徐锭明强调,中国作为汽车大国而非汽车强国,新能源汽车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政府和各界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寄予厚望。国科工信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在汽车技术发展、电池技术、汽车租赁、汽车金融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平台与卫民新起点科技公司等多家投资机构、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商业推广,并计划面向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各市场,以租赁形式计划于2020年底前投放30万辆新能源汽车。
 
       “在未来几年,国科工信将凭借自身独特优势引领汽车租赁行业的发展。我们还将持续加大在新能源汽车智能领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以技术嫁接形式联合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共同投放多款性能优越的智能新能源汽车新品,让更多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李磊说。

 
 
[ 行业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