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4S店,老司机潇洒的走了进来,径直的走向一台车,不与迎宾的销售有任何的眼神交流。
围绕车身一圈,敲敲车门钢板,摁摁发动机盖,更专业的会从怀里掏出一块吸铁石来配合使用,转身来到车门,开始抚摸整个车身,说道:“激光焊接,这才结实!”
开关车门,声音厚重,可以满意的点头并抱有若有若无的微笑;若声音清脆,眉紧锁并摇头,表情凝重的站在发动机前,用手慢慢从发动机罩上拂过,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手电,对着机舱暗处各种探照,对于能看见的线束和管道要用力扯扯拉拉,看看牢固不牢固。
最后,倚着车头,沉默半分钟后,随着烟雾吐出一句话:“这车可以买,高级,安全!””
想必各大车厂已经纷纷晕倒在地,几百人的工程师团队夜以继日的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等各种实验,全然抵不过老司机十分钟的现场看车摸车鉴车评车…
其实老司机一定不知道,车身覆盖件做的越薄,工艺越复杂,成本也就越高;老司机一定也不知道,激光焊接的优点是缩小焊点,降低焊接温度,降低焊接成本,如果你愿意,锅炉公司也可以用激光焊一个大铁水壶给你。
老司机还不知道关门声与结实无关,关门的“砰砰”声是调出来的;老司机更不知道汽车被动安全起决定性因素的不是那几根防撞梁,也不是那几微米的车身覆盖件的钢板厚度,更不是听关车门的声音,而是整体的车架结构设计。
到底什么样的汽车才算安全的汽车?
车辆的安全,和很多方面都有关系!这其中,有结构,有各种系统。很多朋友买车的时候,先看的是车的重量,并以此来判断车辆的安全系数!其实是关系不大的,更为重要的是车身的结构!因为结构决定吸收的能量!
“德系钢板厚,日系钢板薄,所以德系车厚道!”这应该是很多人对于日系车的早期认知,其实欧美系的车辆近些年也偏轻!那是因为,车身机构越来越科学的原因!
车身钢板只是车身装饰件,钢板薄厚不应该作为判断一辆车是否安全的依据!
车身的作用,是在发生碰撞之后,通过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而依靠车身来吸收的能量,远比只依靠车身重量的效果要好的多!
早年间的奔驰、宝马造的车都是符合键盘车神的标准,德国品质,车身坚硬,小剐小蹭根本没痕迹,“吸能”这种忽悠理念更是不用,坦克怎么不需要缓冲区?
很多老司机看到车祸后一地的零件碎片就得出结论:车软不安全,一撞就碎!
那我们先不聊汽车,依照小学物理知识和生活中的常识来构想,有一堵钢筋混凝土墙,你敢抱着一个被子撞,因为你知道被子可以缓冲大量撞击的能量,但,抱个铁盆你还敢撞吗?
64km/h的汽车偏斜对撞测试,因为知道汽车有吸能区域设计,所以不担心;火车钢板贼厚,车身特硬,也没有采用任何吸能的设计,响当当铁板一块,这样的测试谁敢做?
看一辆车子安全与否,是看在碰撞后驾驶舱是否有变形,人员能否安全逃生,不是撞完谁掉的零件少,谁不用修!汽车零件作为碰撞中的弃子,为了保护你而牺牲自己碎的跟饺子馅似的,被你们说成“皮薄不安全”,我想它们肯定挺伤心的……
即使这样,老司机还是选择他认为的很硬,很安全的汽车。这样就是安全了么?可以高枕无忧的开车了么?如果没有一个自我的安全意识也是白扯,比如安全带的使用。因为需要凭自觉,很多人不系安全带,没有这个习惯!其实是非常不好的!
ABS是什么?即汽车防抱死系统。干嘛用的?防止车轮抱死,汽车的稳定性大大加强!
EBD是什么?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干嘛用的?汽车在制动的时候,每根轴所承受的负荷不同,EBD的作用就是,将这些不同的制动力平均分配,从而使得车身更加稳定!
ESP绝对算是汽车安全技术上的一项革命性技术!ESP,即电子车身稳定系统!说的笼统点,就是ESP综合了ABS和TCS(牵引力控制)的作用,并添加了车身防侧滑的功能!
ESP在车辆启动时,是随时待命的,如果车辆运动方向有偏差,ESP会监测到,并且马上做出回应!会将车辆恢复到预期的轨道上运行!(当然,ESP并不是万能的,谨慎驾驶才是第一位的!)
现如今,ESP还并没有普及到每辆车上,但是已经非常的接近了!如果选车时,车辆配有ESP,那么可以多加考虑!
另外开车走在路上,你要面对的不只是复杂的路况和指示不清还混杂着广告的路牌,更让人头疼的,其实还是那些“我国特有的”交通乱状。
有相当一部分驾驶者,根本不知道路安全为何物,在非机动车道一边鸣笛一边大踩油门的,遇到车流根本不知道减速,直到追尾前车才知道出事的,突然就变更车道的,这些你都能遇到。
你说要怎么预防吧?
有上面那些主动安全配置还好,可惜有些配置却是豪车标配,平民无缘,所以还是要后装设备,比如具有虚拟保险杠功能AutoBot S行车记录仪,车规级ADAS算法加持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道偏移预警和前车防碰撞预警功能,可以提前两秒发现车辆异常,给车主更多的反应时间,能极大减少发生事故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