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风险频被预警 光储企业迈向全球化竞争

发布日期:2023-09-25

核心提示: 光伏和储能产业供需匹配问题持续引发业界关注。  9月21日,在光伏(储能)产业供需论坛上,业内人士再次指出:要警惕产能过
  光伏和储能产业供需匹配问题持续引发业界关注。
 
  9月21日,在光伏(储能)产业供需论坛上,业内人士再次指出:“要警惕产能过剩风险的出现。”
 
  市场供需的变化加快了光储企业的出海步伐。伴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光伏和储能企业的全球化竞争已成为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出海一直是消纳光伏产品产能的主要渠道,如今行业正朝着“全球造全球卖”的方向发展。而对于储能,近两年,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刺激下,企业也积极主动拓展海外市场。
 
  供需失衡持续引担忧
 
  近两年,随着光伏和储能产业下游需求及产业规模爆发式增长,国内相关供应链出现供需失衡,市场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需求端看,我国风光大基地建设和分布式光伏发展,推动了光伏与储能装机量的快速提升。与此同时,欧美光储需求快速释放,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相应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光伏和储能市场的发展。
 
  从供给侧看,全球光伏和储能产能扩张加速推进。在国内,以头部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加大扩大步伐,同时多地也将光伏和储能产业列为发展重点,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对象。在海外,以欧洲、美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国家加快本土化制造,涌现出一些新产能,同时中国企业也加大海外产能布局。
 
  在此背景下,国内竞争“内卷”加剧,光伏、储能产能过剩风险被频频预警,也引发了行业担忧。特别是光伏产能过剩风险的问题,近两年外界对其态度由“追捧”变为“生畏”。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曾在2023年SNEC期间用一组数字形容光伏产业的扩产速度:“过去我们用18年建设了大概380GW的光伏全产业链,近期我们用18个月建了超过380GW的全产业链。”他谈到,这一阶段光伏产业出现了各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包括辅材和主材,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都是一个巨大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处长金磊指出,近年来,国内光伏和储能产业蓬勃发展,总体保持了良好发展速度。同时,产业也面临着矛盾和挑战,包括对供需失衡的担忧,匹配失衡有所显现,行业阶段性剧烈震荡时有发生。
 
  金磊表示,要持续完善产业生态体系,继续落实好《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和《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提升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有必要警惕产能过剩的问题。“光伏行业的产业规模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相对过剩的状态,这种状态能为未来行业的需求进行前置性铺垫,但是需要避免盲目扩展和无序竞争。在没有进行充分市场研究和自身能力评估的情况下,过度扩张产品或者低端产品大规模复制,这会导致新一轮的行业波动。”
 
  “储能行业供给能力高速提升,同样要引起高度重视。”曹仁贤指出,伴随着各种玩家涌入储能市场,不少跨界企业技术沉淀和项目经验不足,难以实现创新,很多储能设备投而不用,储能技术雷同,产品质量同质化,带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
 
  近一年,储能电芯产能过剩风险问题频被热议。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龙志强此前指出,储能电芯产能加速释放,存在过剩风险。据鑫椤资讯统计,截至7月底,全球储能电池名义产能430GWh,实际有效产能也达到400GWh左右,企业开工率不高,加上新势力的不断涌入,电芯价格一降再降。
 
  今年7月,高工产研锂储能研究所(GGII)也警示,储能电池市场的集中度正在扩大,三四线和新进入企业可能会被边缘化。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战、洗牌潮正在加速到来。
 
  出海淘金热情高涨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粥多僧少”,拓展海外市场必然成为企业考虑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曹仁贤指出,要重视全球化发展,光储企业需要加强协作,通过海外投资和技术合作等方式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2022年以来,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新增长点。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1~7月,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硅片、电池片、组件)约324.7亿美元,同比增长4.6%。其中,欧洲依然是最大的组件出口市场,约占出口额的56.5%。
 
  “海外市场仍是消纳我国产品产能的主要渠道。”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早期光伏产品市场90%在海外,现在仍有一半以上的市场在海外。
 
  记者注意到,近两年,光伏产业出海持续火热,除了主产业链企业,相关辅材企业也陆续“走出去”。比如,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头部企业在东南亚产能基地基础上纷纷宣布赴美设厂。此外,福斯特、金晶科技、旗滨集团、信义光能和回天新材等企业也宣布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区布局光伏胶膜、玻璃、石英砂和背板等产能。
 
  在王勃华看来,如今光伏出海仍是行业大趋势,并且正朝着“全球造全球卖”方向发展。
 
  除了光伏出海,近两年储能企业也加大了海外市场布局。
 
  去年,欧洲能源价格和电价持续攀升,刺激了户用储能需求,叠加美洲市场高速增长,使得企业出海淘金热情高涨。
 
  进入2023年,储能出海热潮不减,不少企业通过参加展会、投资海外公司和设立办事处等方式向海外销售产品。
 
  上半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和派能科技等纷纷签订海外储能合作协议,其中派能科技还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与意大利公司Energy S.p.A共同投资建设储能工厂;近日,百家中国企业赴美参加太阳能储能展,储能企业密集开拓海外市场。
 
  记者了解到,综合市场需求、电价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优势,储能企业能获得优于国内的利润。以阳光电源为例,2023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实现营业收入85.22亿元,同比增长257.26%,毛利率30.66%,同比增长12.29%。其中,80%以上储能业务来自海外。
 
  当然,目前国际贸易形势严峻复杂,且形式趋于多样化,也是企业出海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在光伏领域,近两年海外对华贸易壁垒从“光伏双反”“201”调查等还升级到“强劳动”、碳关税等形式。
 
  在王勃华看来,新的贸易保护手段负面影响大、潜在覆盖面广、规避措施有限,需要从企业、行业、政府等多个层面加以重视和预警,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预案与解决措施,避免对行业造成潜在不利影响。

 
 
[ 行业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