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方数据,不同于新能源单个领域表现突出的其他城市,常州已经是新能源产业的“全能选手”。不仅动力电池产销量居全国第一,新能源整车产量也位居前列,已经形成了发电、储能、输送和应用的产业闭环,是妥妥的“实力派”。
常州正乘新能源之势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
勇做先锋,方能登上“产业高峰”
在很多人看来,常州就像一个平平无奇的运动员,突然站在了新能源的黄金赛道,成了领跑者。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常州已是全国三大乘用车制造基地之一;80年代,常州已经靠制造业赢得了“工业明星城市”的称号。一批批企业百年积淀,一代代企业家薪火相传,打造了常州扎实的工业基础,也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土壤。所以,建设“新能源之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常州坚守实业、突破创新的基因传承。
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也是常州布局新能源赛道的第一棒。当所有城市都在拼命发展新能源整车时,常州率先把锂电池作为重点突破口,形成先发优势,继而以强大的电池配套能力吸引了四家整车龙头企业,一大批配套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今,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中,有4家落户常州,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总部在常州;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领航者天合光能在常州;全国最大的民营充电设施运营商万帮新能源在常州……新企业实现技术新突破,新突破激发行业新势能:中创新航推出“弹匣电池”技术与产品,支持高达1000公里续航,一举治愈了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蜂巢能源推出了全球首款无钴材料电池,解决了我国锂电池行业面临的资源“卡脖子”难题。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创新正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新能源之都”,就是常州把创新“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的生动实践。
人民幸福,方能奏响“奋进音符”
2015年12月23日,青海省的果芒村和长江村合闸通电,标志着全国最后9614户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自2002年起,天合光能积极响应国家“光明工程”计划,负责西藏的“西部无电乡通电工程”,在藏区陆续建起了40座太阳能光伏电站。其中昌都藏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交通条件最特殊、最恶劣的地区之一,部分乡与乡之间还无路可通,骑马或步行一个来回要几天几夜。从常州入藏的“十八勇士”不仅要克服高原反应,还得把建设电站的所有设备通过人背马驮运到现场。一个10千瓦光伏电站的全部设备就需要800匹马和将近600多名藏族群众才能一次性完成运送。从考察选址到40座电站建成,他们将千难万险踩在脚下,终于为藏区人民带去光明。
十八勇士始终记得藏族小女孩点亮灯光时,眼中无限的震撼与惊奇,在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历程中,走向共同富裕始终是温暖人心的目标。扶贫事迹之所以震撼人心,不仅在于规模、速度和实现的难度,更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共同富裕,让发展之光照进每个人的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是新能源的时代使命。常州将带着这样的使命继续前行,将光洒向更多更远的地方。
绿色画卷,方能绘就“最美答卷”
最近几年,过年过节家庭聚餐的时候,我们总会被好几个亲戚安利新能源汽车——低碳环保,省油省钱,实现了家庭负担、环境负担的双减小目标。有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常州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数量达37936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3211辆。
除了私家车,在路上看到的“绿色牌照”公交和出租车也越来越多,已悄然形成了“新能源之都”特有的一抹亮色。接下来,常州将大力创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预计2025年常州将实现新能源公共车辆全覆盖。不仅仅是电力公交,说不定很快就能坐上氢能源公交。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打造“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常州正趟出一条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击鼓催征,一场新能源的探索之路始于脚下。奔赴“新能源之都”,常州没有“里程焦虑”,只有充分的准备和坚定的信念。乘新能源之势,常州正坚定不移走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以赶考的心态、答卷的状态和探索的姿态,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苏篇章贡献常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