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第二季度财报,数据不好看,意料之中。重要的是何小鹏在财报会上的只言片语,让我们看到触底反弹之后的小鹏汽车,终于要迎来坚持智能驾驶标签的自证时刻。
这样的判断来自于何小鹏分享的两则信息:
一是与大众的合作和战略投资,智能驾驶技术是重点之一;二是小鹏G6首月订单,70%以上是带城市NGP功能的MAX车型。
这也意味着,从行业到消费者,小鹏长久以来坚持投入、并作为核心竞争点的智能驾驶,正在被认可和接受。过去为人所质疑的智能驾驶标签,小鹏终于可以初步自证。
自证之后,是价值兑现。何小鹏表示,期望通过核心领域的全栈技术创新,把竞争力领先的智能电动车产品普及到全球更广大的客户群,并且在更高量级的规模上,打造可持续的由硬件、软件、运营以及赋能合作共同支撑的商业模式。
简单翻译一下,在技术兑现价值这件事上,同行和用户的钱,小鹏都想挣。
01
智驾价值初步兑现
在小鹏第二季度财报会上,何小鹏在开始的演讲中分享了小鹏汽车近期的一些重大进展。核心事件有两个,一是与大众的合作,二是关于小鹏G6的产销进展。
何小鹏与大众中国CEO贝瑞德合照
何小鹏表示,7月份小鹏与大众集团正式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纯电平台和智能化软件技术上全面合作,长期共赢。同时大众集团将战略投资小鹏汽车约7亿美元,成为小鹏的长期战略股东。双方会通过全球汽车行业首创的软硬件全栈技术合作的商业模式,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智能化软件技术的合作,决然少不了小鹏坚持自研的智能驾驶技术。
这次合作为什么受到整个行业的关注?
一方面,小鹏与大众的合作,是最近一段时间本土车企向国外同行反向输出技术的一个典型案例。如何小鹏所说,这不仅仅是小鹏汽车,也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里程碑。
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小鹏将会借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向行业输出智能驾驶技术方案的车企。
智能驾驶方案开放的想法好多人有,比如前不久马斯克曾表示愿意向全球车企开放FSD智能驾驶方案,但没想到第一个做成这事儿的是小鹏。
小鹏G6
关于小鹏G6,何小鹏则是分享了一个数据:在G6上市首个月的订单中,可以实现城市NGP功能的MAX车型比例占到70%。
显然,这样的状况是在小鹏管理层预料之外的。何小鹏表示,客户选择智能辅助驾驶的拐点比计划来得更快更猛烈。
虽然是意料之外,但分析下来也在情理之中,从G6的整个价格设置来看,580 MAX版本价格已经下探到22.99万元——这应该是整个市场中,我们所能找到最便宜的可以实现城市NGP功能的车型了。
不管是与大众的合作,还是G6 MAX订单的状况,都说明了一件事——小鹏长期以来坚持智能化标签,尤其是在智能驾驶方面的长期投入,已经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拐点。这个拐点,就是长期的投入转为价值兑现的时刻。
什么是价值兑现?
小鹏智能驾驶技术方案在同业得到认可,因为大众以投资换技术合作,本质上还是花钱买技术;同时在用户端,车主有了为智能驾驶付出更多成本的意愿。
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根据小鹏内部的用户调查,影响用户购车与否的因素中,智能驾驶能力从过去的8-9名开始上升到第4名左右。
这也说明,整个市场大环境是,用户对智能驾驶的认可和需求正在提升,智能驾驶已经与舒适性、经济性这些买车刚需一样,成为买车比较靠前的考虑因素。
对于小鹏来说,智能驾驶的价值兑现现在才刚刚开始,往后还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