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目前汽车赛道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各路车企不得不通过降价来维护自己的市场份额。
虽然油电替代已是大势所趋,不过电动车未来的路还能走多远呢?再卷下去还能赚钱吗?且看下文分解。
看今秋:纯电、燃油一起卷
本月以来,已经有十余个汽车品牌开展“降价促销”活动。为何2023年以来汽车市场的“降价潮”一波又一波出现?
8月的价格战主要是因为淡季,“淡季卷价格”几乎是汽车行业的共识。
具体来看,造车新势力们扛起了降价大旗,主要是蔚来、零跑、哪吒等品牌的促销力度比较大,优惠时间上限定于近一个月。
除了造车新势力之外,合资车、外资车企也成为此次降价的主力军,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等品牌,最高综合优惠达到6万元。
而8月14日特斯拉Model Y的降价,又给本次降价潮添了一把火。不过特斯拉本次降价并不能简单视作“跟随降价”,因为近一年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已多次提出特斯拉会持续降价。
2023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特斯拉因为降价而损失了不少利润,毛利率接连下降,二季度降至18.2%。虽然有分析人士提出,特斯拉以牺牲盈利为代价追求增长的做法难以持续,将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然而这并未阻止特斯拉降价的步伐,其股价也在2023年1月开启了有效反弹。
与特斯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车企的股价并没有随着降价而逆势上涨。截至8月14日,汽车整车板块2023年仅上涨了约8个百分点,比亚迪和长城汽车两大龙头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小淼认为,在国内汽车销量不分伯仲的情况下,海内外龙头股价呈现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来自公司未来增量的不同。
从特斯拉最新的财报和电话会议就可以窥探出特斯拉的战略重心已经不在汽车业务本身,而是转向了无人驾驶和储能等多元化领域,未来的市场及想象空间也非常大,等到商业化时机成熟,股价应该也还会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反观一些业务单一的国内车企,在汽车价格战中让出了利润,股价自然也会伴随着下跌。
不过长远来看,新能源车这一竞赛的下半场还远未到来。这次的降价潮与特斯拉并无强关联,不像之前的“跟随降价”,8月淡季的小面积降价也构不成大型商战现场。而接下来“金九银十”的新能源车旺季,才足以让消费者和投资者驻足观望。
看热闹:上市公司要打架
一边恭喜等待买车的小伙伴终于迎来曙光,另一边可能要安抚投资汽车股的股民内心的创伤。
8月以来,汽车板块已累计下跌8.55%,8月14日个股更是迎来一片绿,比亚迪、江淮汽车、长安汽车等跌幅扩大到5%左右。
要说之前几波降价潮,可以归咎于特斯拉的引战,但8月这波新势力主动触发的降价,就纯属于自家内卷了。而且除了价格战外,一些商业活动上的小动作也频频体现了新能源车全体紧绷的形势。
8月9日,比亚迪在其线下仪式现场发布了“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主题视频,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比亚迪的这一喊话,有些国内品牌表示了支持和赞同,比如小鹏、理想、奇瑞等品牌。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同比亚迪的口号。8月11日,长城汽车CTO王远力对比亚迪的口号作出表态,火药味十足。他提到“我们必须直面竞争的现实,不要道德绑架的在一起……如果只是口头上强调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内心砒霜,那还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可以看出,长城和比亚迪之间的暗斗已经摆到了台面上,甚至于一方已经不想“演”了,升级为真正的商战。5月25日,长城汽车向有关部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宋”型号整车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此举开创了行业先河,也成为2023年车市极致内卷的插曲。尽管比亚迪快速做出了回应,但股价仍在事发后3天内跌去了6.5%。不得不说,长城汽车这波“公关战”的操作属实有点6,大家觉得这是正常的商业手段吗?
小淼觉得,这些知名汽车品牌平时在公共社交平台上就技术问题辩论一下是完全可以的,但是类似“恶意举报”这样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还是少做为妙,不要败坏自己的路人缘,多把心思放在研发和营销上比较好。
而比亚迪能够云淡风轻地说出“中国汽车在一起”这样的话,充满了王者风范,背后当然也是有业绩支撑作为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