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机总量历史性超过煤电!

发布日期:2023-08-10

核心提示:6月29日,云南省耿马县的东老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为95兆瓦,年发电量可达1.6亿千瓦时;同日,青岛曹城山
6月29日,云南省耿马县的东老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为95兆瓦,年发电量可达1.6亿千瓦时;同日,青岛曹城山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提供约1.24亿千瓦时绿色电能……随着一批项目于6月底并网发电,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数据来源:国投电力官网,2023.07.05;电新社,2023.08.03;中国建筑,2023.07.11)
 
在“碳中和”的路上,清洁能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据预计,2023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亿千瓦左右,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预计将新增2亿千瓦左右。(数据来源:中国工业报,2023.07.24;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2023.07.14)
 
在「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背后,隐藏着哪些投资机遇呢?今天就和小夏一起来看看吧~
 
01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源头
 
清洁能源又叫绿色能源,一般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清洁能源主要指的是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这类可再生能源,消耗以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而广义的清洁能源还包括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这类能源在生产、消费过程中选用了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矿产资源,排放的污染物也很少。(参考来源: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规划局,2018.04.23)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源头,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我国能源消费体系中,煤炭、石油、天然气这类化石消费占比从2012年的90.3%一路下降到2022年的82.5%;与此相对的是,核电、水电、风电以及太阳能发电所发出的电力,这类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从2012年的9.7%逐渐上升到2022年的17.5%。(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2023.07.31;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8.04;新京报,2023.07.26)
 
今年以来清洁能源快步流星地发展。从数量上来看,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09亿千瓦,同比增长98.3%,占新增装机的77%。而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数据来源:中国电力网,2023.08.01;国家能源局,2023.07.31;人民网,2023.08.05;截至2023.06.30;中国新闻网,2023.07.31)
 
细分领域也是亮点不断:太阳能方面,截至6月末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39.8%;风电方面,风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13.7%;水电方面,今年水电装机容量4.18亿千瓦,全国新增水电并网容量536万千瓦;还有生物质电,今年全国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以及生物质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9.2%、10.1%。(数据来源:人民日报,2023.07.25;中国电力网,2023.08.01;国家能源局,2023.07.31;截至2023.06.30)
 
目前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已经走在了全球的最前面,水电、光伏、风电装机容量都已经处于全球第一位,核电排在全球第三位。(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2023.07.31)
 
02
 
清洁能源创新和升级大势所趋
 
往后看,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趋势或许可以用“潜力无限”来形容。
 
首先从我国能源体系的发展规划来看,减少化石能源用量、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是发展目标。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20%、2030年达到25%、到2060年将达到80%。(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2023.06.02)
 
第二,云计算、5G、AI、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有望赋能清洁能源发展。根据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发布的《SMARTer2030》报告显示,未来十年内数字技术有望通过赋能其他行业贡献全球碳排放减少量的20%。比如我们之前聊过的“虚拟电厂”,就是结合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来优化电力的资源配置;还有穿梭在各个道路的电动车,未来不仅仅是代步车、交通工具,还是电网的移动储能工具、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载体。届时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充电、放电、储能、风电等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小型交直流用电系统,从而实现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2023.07.31;经济观察网,2023.06.25;新京报,2023.07.31)
 
总之,清洁能源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是未来大势所趋,感兴趣的小伙伴不防关注清洁能源新机遇。
 
温馨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行业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