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起步初期,锂电设备基本依赖海外进口。但随着市场规模的增长,国内一些厂商开始自主研发全自动化锂电设备,例如新能源设备龙头先导智能研发的部分制造设备,自动化程度和技术精度已超越国际水准。
在本土企业不断掌握技术优势的同时,国产锂电设备也开始向海外批量出口。2022年,先导智能海外营收已经超过11.95亿元,在锂电设备领域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欧洲第一。
当前,我国锂电行业仍在不断崛起,制造设备已经可以实现大规模稳定量产,助力行业逐步进入到进口替代并反向出海的阶段。而这一后来居上的路程走下来,先导智能仅花费了10余年。
技术突围实现进口替代
2007年至2009年期间,由于锂电池开始逐渐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等高端领域,市场对于锂电池品质要求更高,对生产工艺精度的要求更加严格,因而,我国锂电池生产商开始提高设备比重和自动化程度,以满足锂电生产工艺的技术提升和大规模生产需求。
彼时,日、韩等国站在高端锂电设备行业技术前端,其产品在国内占据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价格也相对高昂。反观国产设备,稳定性不足、测控系统落后,与国外先进设备存在一定的差距,也无法满足高标准动力锂电池的工艺要求。
中国制造如何在技术和品质上实现进口替代,是当时锂电设备行业的共同话题。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以先导智能为代表的技术驱动型设备厂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助推高端设备的进口替代进程。
2008年,先导智能紧跟风口切入锂电装备领域。通过将自动卷绕、高速分切和化成分容等优势技术进行拓展,先导智能自主开发了卷绕机、焊接卷绕一体机、极片分切机、涂布机、叠片机等系列核心设备,逐步打破日韩高端设备企业的垄断。
以卷绕机为例,此前企业大多采用的是日本Kaido、CKD和韩国Koem的产品。基于在卷绕速度和精度方面的革新,先导智能研发的卷绕机最高设计线速度可以达到3000mm/s,张力波动范围可以控制在4%以内,同时具备卷绕张力实时测量监控、EPC纠偏、蛇形纠偏、夹持纠偏等功能,较日本和韩国卷绕机设备实现了进一步的超越和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先导智能的设备安全性更高,一般来说,日本设备无隔膜除尘功能,而先导智能卷绕机除了带有隔膜除尘,还在极片过棍时增加除铁屑机构、极耳焊接后除尘等功能,进一步提高电池安全性。
从财报数据来看,先导智能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10%以上。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4亿元,同比增加30.84%;获得授权专利技术404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339项,外观设计专利16项。
截至目前,公司已有研发人员超过6000人,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超2000项。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开始,先导智能与IBM合作建立“先导云”和大数据中心,通过搭建标准化研发平台,推行模块化设计(CBB模块),贯穿客户需求到产品交付全流程业务环节,提高产品竞争力。
以国际品质赢得国内市场
锂电设备行业是一个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客户壁垒以及设备厂商与应用厂商深度绑定的专用设备制造行业。随着核心竞争优势的不断增强,先导智能开始有更多机会与头部电池企业进行合作。
2014年,先导智能和宁德时代签订了为期三年的采购合同,总金额达到5996.9万元。当年,先导智能锂电设备营业收入达到15179万元,同比暴增561%。
随后几年里,先导智能和宁德时代开启了更为深度的绑定。2021年,先导智能定增募集资金25亿元,而参与对象正是宁德时代,参股后宁德时代位列十大股东第三名。
同一时间,先导智能中标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约45.47亿元人民币锂电设备订单。并且在未来三年内,宁德时代按不低于电芯段核心设备(包括涂布、卷绕、化成等)新投资额 50%的额度给予先导优先权。
强强联手带来的需求激增,最终也体现在了先导智能的营收上。公开数据显示,先导智能锂电装备的营业收入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为69.56亿元和99.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4.82%%和42.96%。
2021年,先导智能市值突破1000亿元。实际上,作为最早一批登录资本市场的设备企业,除了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先导智能也是目前国内极少数能同时与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知名电池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企业。未来两年,其替代进口高端设备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核心设备进口替代的同时,先导智能还在进一步延伸锂电设备领域的产品线。2017年,先导智能收购泰坦新动力,将产品线切入后端设备领域。通过资源整合,先导智能将具备提供更完整的锂电池一体化生产线的能力,形成规模效应。
目前在锂电设备行业,先导智能是业内少有的具备100%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电池整线方案服务商,可以快速进行定制化电池产品工艺设计和验证,打通锂电池整线工艺环节。根据2022年财报,公司报告期内新签订单金额达260亿元,创历年新高。
全球化布局反向“出海”
国内市场份额已经绝对领先,先导智能开始以品牌“出海”为方向和目标,迈出全球化的步伐。
2018年以来,先导智能国际化进程加速,在全球成立了12家分子公司及50个服务网点,并大规模取得了索尼、三星、LG化学、SKI、ATL、CATL、大众、ACC、宝马、Northvolt等海外知名锂电及新能源汽车厂商锂电设备整线订单,服务覆盖扩展美国、德国、瑞典、土耳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收入来看,先导智能海外收入体量位居行业内第一,近两年海外收入复合增速高达107.51%。2019年至2021年,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6.33%、7.55%、14.73%。海外业务的盈利能力普遍高于国内同期水平。其中2021年海外收入14.78亿元,高于行业均值的7%;2021年海外业务毛利率48.67%,高于行业均值的39.20%。
2022年,先导智能全资收购自动化装备制造商Ontec,建立海外技术能力中心,成为第一家在欧洲本土建设技术中心的中国锂电装备企业。这也是公司全球化运营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收获一支高水平的、专业的非标装备本地服务队伍,在工艺技术、服务质量等方面优化提升,还将进一步为海外市场开拓提供强劲的战略支持和动力,为未来海外业绩的持续快速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放眼全球,国外锂电设备行业发展空间和潜力非常巨大。一方面,大众、宝马、奔驰、Stellantis、雷诺、戴姆勒等纷纷加快电动化转型,电池采购需求不断提高,欧洲、北美等本土地区产能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包括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孚能科技、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在内的中国电池企业均在海外投资建厂,促使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锂电设备企业纷纷出海。
在全球下游厂商扩充需求持续加大的背景下,生产环节成为整个扩产效率的关键,而这也正是国产锂电设备实现全面进口替代、并加速反向出海的契机所在。
在日前召开的2023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论坛暨动力电池招商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能源协会会长李阳介绍,目前我国锂电设备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其中关键工序的装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可以说,锂电设备全面国产化的前夜已然来临。
另外,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锂电设备市场规模为1000亿元,同比增长70%。预计到2025年,我国锂电设备市场规模将增至1200亿元。
而回看先导智能的发展,其实也是国产设备前进的一个缩影。在产业扩张带来新的增长机会之际,包括先导智能在内的提前做好产业布局和技术储备积累的锂电设备企业将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目前,先导智能已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锂电池智能装备制造商,核心设备市占率超过60%。“公司的目标不仅是国产替代,而是国际超越。”先导智能在年报中表示,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从中国走出去,由中国领先做到世界领先。
对于所有设备厂商来说,这依然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不可否认的是,锂电设备实现进口替代并出海发展已经是势在必行。只有立足创新发展的企业,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产业的蓬勃发展,靠的也正是这一股源头活水。在此逻辑之下,行业现在所需的,只是更多时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