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此前表示,我国已经建成全世界最完备的上中下游和后市场为一体的大宗产业链条,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主材全球出货量高达70%以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材料再生等后产业链体系持续延伸,累计建设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4千个,基本实现就近回收。
韩国SNE Research统计显示,2023年以来,Top 10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入围6家、韩国3家、日本1家。其中,中国入围企业合计市场占比总体持续提升,如2020年占比38.4%,2023年1~4月合计占比62.5%;韩国和日本市场占比总体持续下滑,2023年1~4月韩国3家企业占比23.4%、而日本1家企业占比8.3%。
下半年,锂电池板块业绩主要关注出货量和价格。首先,锂电池出货方面预计仍将增长,增长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但考虑行业2022年高基数,总体预计出货增速将回落。其次产业链价格。锂电产业总体步入新一轮扩产周期,2023年各细分领域产能将有序释放,行业需求增速回落,且上游价格过高不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预计2023年产业链价格较2022年总体将承压。第三,行业盈利能力预计承压,主要系产业链价格总体承压、产业链产能有序释放导致细分领域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但细分领域盈利水平将进一步分化,具备技术、资金和成本优势企业将在此轮竞争中胜出。
中原证券分析指出,截至6月16日,锂电池和创业板估值为18.79倍和36.23倍,目前锂电池板块估值显著低于2013年以来48.08倍的行业中位数水平。建议关注三类机会:一是原材料价格总体承压下锂电产业链下游有望受益,重点为动力和储能领域优势标的;二是锂电产业中游和上游企业,重点关注具备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企业;三是充电桩、钠电池和储能电池细分领域的主题投资机会。
点评:海外汽车消费需求强劲,全年销量超预期概率逐步增加,伴随着中国新能源的规模优势和市场扩张需求,新能源车出口市场前景可期。在新能源发电消纳压力下,未来随着成本持续下降及商业模式日益成熟,储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打造锂电第二成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