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光伏产业链在装机需求的巨大刺激下,部分环节的供需错配导致价格居高不下,给下游投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成本压力。在超额利润的驱动下,资本疯狂涌入光伏行业,进而带来了巨量的扩产产能。根据统计,2023年底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的有效产能分别超过500万吨、700GW、600GW、700GW,这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无疑是产能的一个新量级,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产能落地之后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围绕双碳目标科学规划和管理本地区光伏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国光伏市场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规范和标准引领,根据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特点合理引导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随着中国光伏行业进入第二阶段,规模化、一体化纵横发展成为必然。
2023年,光伏行业整体仍属高景气周期,但部分环节将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量有望继续高增至350GW左右。其中,国内约140GW,同比增速约40%,且地面电站的需求有望复苏,装机占比将回升。
在一体化背景下,随着光伏市场景气度再度提振,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各环节大规模头部企业将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近两年的产业链价格动荡之后,光伏产业链中此前一直倡导的合作协同发展的企业也在逐步丧失底气。身处供应链风险漩涡中,光伏企业都在试图通过强化产业链布局夯实自己的竞争护城河,结果就是各环节产能爆棚,扩产与否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进入2023年,这种形势将愈发明显,而能否在挑战与机遇中突围,老玩家、新对手或将迎来一场贴身肉搏了。
光伏行业的周期属性人尽皆知,在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大家已经习惯用悲观的态度去看待行业,然而时代的变化可能就在朝夕之间,这一点相信我们在2022年已然体会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