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储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将进入“全面绽放”期。
一方面,受益于价格机制不断完善,储能盈利性逐步增强;另一方面,在不断完善的储能政策指引下,储能领域已经构建起以“中央能源集团+民营企业”为链条的储能全产业链,并在配套金融机构等全面支持之下,以储能为重要支撑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加速构建。
储能已经成为继电动汽车、光伏之后又一极具成长空间和增长速度的产业之一。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跟踪的中标项目显示,2023年1-2月33个中标项目规模已超5.56GWh。相较去年同期,储能中标规模增长超10倍。
据高工储能梳理,2022年整个上半年中标量约为7GWh;而2023年刚过去两个月,已经超过5.56GWh。按照去年的发展规律来看,下半年才是储能中标的集中期。以去年10月为例,中标规模高达10GWh。
基于2023年蓬勃的储能产业发展形势,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预测,未来三年,储能领域的复合增速将超过70%。其中2023年储能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全球装机量将逼近200GWh,较2022年翻番不成问题。
2023开年紧锣密鼓的储能项目开工、中标背后,是整个新能源产业的集体性快进的“映照”。而从这场储能热潮中,可以初窥2023年储能产业五大新发展趋势。
第一, 海上风电储能崭露头角。
据GGII项目库显示,2023年1-2月,电池直流系统采购项目最多,储能项目EPC次之。海上风电项目逐步崭露头角。
基于海上风电的快速“冒头”,2022年底,福建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动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推广“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开发模式,将配置储能要求纳入海上风电竞争性配置、集中式光伏试点申报内容,探索新建新能源发电项目与储能设施同步建设、同步并网。鼓励各类已建、在建风电、光伏项目配建储能,优先保障其送出工程建设和并网接入。
相关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9.4GW,仅中国就新增了6.8GW。当前,上海、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已经开始在海上风电项目中配置储能,已启动的海上风电配储能项目共有9个,总规模超164MW/385MWh。
伴随海上风电装机量进一步攀升,与之配套的储能需求将进一步被激发。
第二, 独立储能进入“爆发前夜”。
2023年开年中标的储能项目主要为可再生能源储能、独立储能、海上风电储能等不同类型。其中独立储能数量高达12个,占比接近40%。
2022年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区域进入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或连续试运行,山西、山东市场下,日现货价差超过1元/kWh时有出现,山东甚至有负电价出现,显然给独立储能电站的利用价差套利获取更大利润带来了想象空间。
伴随2023年电力市场改革加速,独立储能电站可参与电力中长期交易、现货、调峰、调频、备用等电能量及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独立储能电站的多重收益格局初现。
高工储能分析,伴随容量补偿等储能价格机制不断完善,独立储能电站将形成较好的盈利性,或将成为国内储能电站的“主流模式”。
第三, 长时储能需求“强劲”。
2023年开年,储能中标项目全部为磷酸铁锂系统,主要以2小时储能项目为主,其中还包含1个4小时和1个5小时储能项目。
可以看到的是,尽管2小时储能为主流,但4小时及以上长时储能已经初显“峥嵘”。
从价格上看,2小时储能项目报价区间为1.395-1.75元/Wh,平均报价为1.549元/Wh;4小时储能系统项目,报价范围为1.260-1.498元/Wh,平均报价1.351元/Wh;5小时储能项目报价范围为1.75-1.94元/Wh,平均报价1.85元/Wh。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建股份公司新疆阜康市60万千瓦光伏+60万千瓦时储能项目储能设备采购项目(4小时储能项目)共吸引了超过20家企业参与投标,投标平均报价为1.351元/Wh。该项目储能规模150MW/600MWh,比亚迪以总报价75600万元,折合单价1.26元/Wh,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
事实上,一直以来,长时储能被认为是磷酸铁锂储能的“短板”,磷酸铁锂储能厂商竞相在4-8小时长时储能领域竞逐,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储能竞争加速,各厂家不断向外界秀肌肉、展示技术壁垒;另一方面也预示着磷酸铁锂储能除了常规的2小时储能外,将持续进击4-8小时储能。
第四,储能招标需求+要求同频共振。
据高工储能梳理,2023年开年储能项目业主方除了国家队,如国家电投、国华能源投资、华润、中石油、中核汇能、华能等外,还包括惠东磊清储能科技、扬州宝应北清光伏新能源、陕西新华水利水电投资、永州江华中电新能源、内蒙古蒙能甘镇风力发电、扎囊民信新能源科技等省级或地方企业。
2月6日,中国华能集团召开2023年新能源建设推进会,靠前安排20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实现实体开工和施工准备,全年新能源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本次实现集中开工和施工准备的新能源项目共计152个,涉及全国29个省区。
时隔数日(即2月15日),中国能建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150亿元,投向中能建哈密“光(热)储”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示范项目、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湖北应城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及乌兹别克斯坦巴什和赞克尔迪风电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招标项目中企业具有的“资质”已经成为“新路条”。其中有项目要求,近两年(2020年1月1日至今),储能电芯国内供货总容量不低于2GWh,并具有两个及以上国内单体不小于200MWh的电站使用业绩。
此外,储能业主也加强了安全管控。比如项目要求投标人所采用的电站储能系统或电芯、电池簇、PCS等主要部件未发生过因质量问题引起的重大及以上质量事故或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并提供承诺书。
第五,储能进入全面竞速(参数丨图片)时代。
从2023年1-2月EPC承包企业来看,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电建、国网、中国电建中国水利水电、湖南湘江电力、河南中核五院、许继电气、中国电力等几下电力设计院或电气公司为主。
从中标系统集成商企业来看,既包括2022年的常见的中标者: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许继电气、比亚迪、远景能源等,也包括新艾电气、天诚同创、赣锋锂电、北京泓慧国际能源、福建永福电力等新面孔。
而电池端竞速尤其引人注意。以海辰储能为例,其开年以来捷报频传,签订、中标多个订单,总容量已超20GWh,订单价值累计超百亿元,实现2023年“开门红”。
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储能电池市场,以海辰储能增速最快,增速达超40倍;鹏辉能源、瑞浦兰钧、亿纬储能、远景动力等紧随其后,增速约5-10倍。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高速增长势头在2023年延续,并伴随新玩家进一步涌入而竞争升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