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以来,锂电行业标志性价格指数——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在持续下降,2月中旬,宁德时代更是推出了“锂矿返利”,一石激起千层浪,锂电上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产业从1到10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已经从“春秋”走向“战国”。在战国阶段,从新能源汽车到上游锂电企业,博弈到处可见,产业终局如何发展,我们不得而知。
今天老李从产业和资本角度,大家一起聊聊锂价为何高处不胜寒?谁决定了锂价?未来的锂价怎么走?
高处不胜寒
价格是一个产业的脉搏,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决定产业脉搏的不是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也不是动力电池的价格,而是上游的电池级碳酸锂,大多数消费者对碳酸锂并不熟悉,但它却一直在我们身边,无论是电池产品还是新能源汽车,只要是锂电池,都离不开碳酸锂。
从锂矿到锂电池,中间要经历几个过程,锂矿石经过加工会得到锂盐产品,碳酸锂就是锂盐产品的代表之一,锂盐产品经过加工变成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最后再变成锂电池。
大家生活中了解最多的是锂电池企业和锂矿企业,锂电池以宁德时代为代表,锂矿企业以海外矿企为代表,在资源领域,大家拼的就是谁家有矿。相对产业链的两端,大家对产业链中间的锂盐产品和正极材料确实比较陌生,而锂盐产品碳酸锂正是行业的脉搏。
我们平时说“锂”贵,说的就是电池级碳酸锂,近期锂电行业所有的动静都是围绕电池级碳酸锂打响的。从2021年开始,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就一直飙升,从最初的5万元/吨左右一路冲高到2022年底的60万元/吨,今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超预期回落至40万元/吨附近。
碳酸锂价格对下游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老李简单和大家类比下,我们以市场最常用的锂酸铁锂电池为例,正常行情下,在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在0.5元/Wh左右,当行情加剧,上游碳酸锂的价格达到50万元/吨时,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会接近1元/W。
对整车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接近翻倍的价格,所以才有了曾庆洪那句经典言论——车企在为宁德时代打工,但同时宁德时代也在为上游材料企业打工。
所以,稳住上游碳酸锂的价格对行业/对企业/对用户都至关重要,在电动汽车百人会媒体交流会上,欧阳明高院士预计碳酸锂价格在下半年可能在35万-40万元/吨,2023年全年供需总体平衡,2024年总体过剩,今后锂价比较合理的价格在20万元/吨左右,实际上,20万元/吨的价格与宁德时代“锂矿返利”锚定的价格也完全吻合。
老李认为,20万元/吨的价格也是相对合理的价格,从成本角度看,目前锂矿的开发成本已经比前三年高出了不少,加上碳酸锂企业工艺成本增加,所以上游原材料企业的“实际成本”并不低,行业普遍认为再回到当年10万元/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资本市场,大家对今年锂价的锚定的“底价”也是在这个价位,所以老李预测,产业端锂价会加速降低资本的预期价位,而上游各大锂电龙头企业的市值也会提前迎来企稳。
锂价全球化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会问,锂电价格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回归商业的本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由供需决定的。
我们从供给端来看,锂矿资源供给是典型外循环模式和全球化格局,全球的锂矿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智利等地区,我国的锂盐企业和电池企业的海外布局都在加速。
过去十多年来,从消费电子到新能源汽车,市场下游的需求是螺旋式增长的,相应的上游锂价也都会涨一轮,在供给全球化和需求加速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很难主导锂价的总体走势,锂价也因此成为全球定价。
锂电价格的上涨造就了一批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这几年,我们诞生了千亿元级的锂电材料企业赣锋锂业,也诞生了万亿元级的锂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可以说,在这一轮竞争中,中国企业是成功的。
尽管如此,但锂电行业并不稳定,老李认为,在未来的十年内,锂电行业还将迎来新一轮螺旋式上涨周期,锂电价格也会持续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上游锂矿的勘探和开采与下游应用的匹配度,锂电下游的需求弹性较大,而有色矿产的开采速度几乎没有弹性,锂矿的开采和应用周期长达3年,当锂矿供应弹性不及市场需求弹性的时候,锂价就会长期位于高位;当锂矿供应和下游需求匹配度较高的时候,锂价就会回归到合理的价格。
出现高匹配度的情况有两个:其一是上游锂矿产能加速;其二是下游市场需求放缓。对国内的锂电材料和锂电池企业来说,上游和下游均无法控制。
二是锂电材料和锂电池企业的经营策略,这几年,虽然宁德时代稳居龙头地位,但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从化学体系来说,大家的趋同性越来越高,所以宁德时代也在为上游打工,锂电池和锂电材料企业只能不断下调毛利率,这时候即便是锂矿产能跟得上,上游企业也能控制锂价。
最后是下游的需求,短期来看,下游需求是影响锂价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过去这两年,锂电上游企业多快好省,无论是赣锋天赐科达利,还是德方盛新多氟多,大家的存量产能都拉得很足,新增产能也是远超预期,供给端基本能满足短期需求,但今年以来,下游电动车的需求出现了震荡,资本市场降低预期,上游材料企业的市值也随之下滑。
很多朋友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好像还可以,实际上,从产业视角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800万辆的可性能较大,并且这个成绩足以让产业端过得还不错;但资本市场过去几年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预期是翻倍增长或者超过50%以上的速度增长,锂电材料企业也是按照这个速度扩产,而当前的销量表现远不及预期。
企业的未来在哪里
老李刚才讲,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大有从“春秋”走向“战国”的趋势,锂电上游也是一样,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产业也是一样的规律。
在产业的萌芽阶段,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随后行业进入整合期,最后龙头企业或者政府监管统一市场,然后产业变革,进入下一轮发展,二级市场很多朋友认为锂电行业也会按照这个规律发展,其终极模式是锂电产业和能源结合,成为国家战略性储备。
目前世界各国拼的是能源,从上游来说,风光等自然资源是具有垄断属性的,世界各国和各地政府都具有先天的优势,可以实现政府统一定价,这是各国都可以推动的事情,所以世界各国的电价尤其是中国电价一直稳定在合理的水平,没有波动。
未来,随着新能源占比增加,从发电侧到电网侧以及用户侧,无论是光伏发电还是风能发电,都需要储能介质,在氢能和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锂电池是储能的唯一介质,所以锂电的价格不仅要维持相对平稳的状态,更要保障产业链的安全性,从长期来看,锂电池价格平稳是必然的。
在众多锂电池企业中,制造类企业的壁垒最弱,所以锂盐材料企业/锂电池企业的技术和产能红利最先消失,因为上游和下游的挤压会推动这些企业走向一个合理的毛利率,过去这三年,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的毛利率一直在下滑,即便是拥有龙头地位的宁德时代,其毛利率也在持续降低。
在锂电产业链上,锂矿企业最容易保持较高的利润率,锂矿资源具备先天的壁垒,所以下游企业纷纷到海外抢矿。在全球能源危机阴影下,影响储能的主要资源的锂矿,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今年的两会上,监管层面也表达对于安全发展的态度。
在老李看来,国家必然会通过多种方式将战略资源稳固,从产业链角度解决安全问题,进而解决定价问题,所以锂电产业链回归常态是必然。
具体到企业来看,谁有矿谁就有利润,所以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的利润表现最好,2022年预计净利润的上限分别为220亿元和256亿元,家里“无矿”的盛新锂能的净利润上限不过才58亿元。
很多朋友可能认为无法直接比较,老李想说,这里面固然有市占率和经营原因,但矿产确实是影响企业利润最重要的因素,并且从长期看,锂电产业链的市值都会回落到合理区间内。
过去几年,大家不觉得锂矿是战略资源,锂沿着市场化的道路一直在飞奔,今年锂价回归合理的区间本质上也是市场推动的,目前国内在推动数字中国和大储,从战略视角看,数字中国一定会和数据以及能源关联。
从这个角度看锂便成了战略资源,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是必然的,锂电产业链也将进入安全平稳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