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发布3批共24个行业碳足迹核算方法,但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尚未形成系统的碳足迹政策管理体系和核算体系。
要建立新能源动力电池碳足迹行业数据平台,建议相关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产业链骨干企业,围绕能源类型、原材料、生产制造和回收利用,建立口径、标准一致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行业数据库,支持行业内可共享碳足迹的数据获取、存储、挖掘和处理分析,为新能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碳足迹评估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
“资源循环利用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生资源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
在动力电池的回收上,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我国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其中,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是六大重点行动之一。《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产业政策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新技术、加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布局的需求渐显迫切。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达221.6GWh,同比增长92.3%。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为5—8年,国内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预计未来动力电池将迎来大规模退役潮。
此外,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超过20万吨(约25GWh)。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动力电池容量预计将达到137.4GWh(110吨左右),超过2020年的5倍。同时,由于锂资源短缺、原材料价格飙涨,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新技术、加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布局的需求渐显迫切。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在国家、政府的重点支持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难题,包括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大,电池流向管理难度大;电池回收价格混乱,影响市场秩序;“小作坊”缺乏回收资质,易造成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部分企业缺乏技术支持,易造成资源浪费。
为此,要加强政策扶持,鼓励电池回销一体化体系建设;加强回销一体化企业资质审核,制定处罚管理制度;加强动力电池溯源平台管理,明确电池流向;加强回销一体化示范项目推广,推动重点技术规模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