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十年从事能源经济、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规划、能源系统效率分析以及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的专家,戴彦德深谙中国能源故事的精髓,他坦言:“从人类早期利用的生物质能到后来利用煤炭再到后来发明内燃机,利用油气,人类最终要实现对太阳能的永续利用,这就是能源的故事。当下能源转型的故事正在发生,每一位能源行业从业者都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中国经济没有被疫情打倒
在戴彦德看来,当今这个时代,正是中国能源故事在抒写最辉煌一笔的时候,虽然持续了三年的疫情,但中国能源和中国经济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还更加充满生机。
戴彦德介绍道:“国内GDP名义增长5.8%,山西、内蒙、宁夏、新疆等地GDP名义增速超过10%,形成能源资源大省引领经济增长的发展格局。能源消费结构得以优化,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了0.8个百分点,但煤炭消费总量却再创新高,2022年煤碳消费量42.5亿吨(初步统计)超过2013年峰值,煤电比重虽然下降,但依然是最主要的电源形式。尤其值得欣慰的是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跃升阶段,2022年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均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1亿千瓦,甚至超过了煤电装机量。”
对于中国能源取得的成绩,戴彦德感触颇深地说:“我搞能源搞了一辈子,没有想到今天,我国可再生能源在整个电力构成中能占据这样的位置,它竟然能在全国发电总装机占比达到47.3%这样高的比重。”
在戴彦德看来,三年疫情的困扰下,中国经济和能源产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国家在宏观经济上的英明决策,另一方面则是大型新能源基地加速建设推动了可再生能源走向规模化发展之路。
实现“碳中和”需要从科技上做文章
戴彦德接下来介绍了全球实现“碳中和”的背景和发展脉络,他对于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压力表示担心。戴彦德指出:“实现‘碳中和’是大势所趋,全球已经有136个国家、115个地区宣布‘碳中和’目标,从历史角度看,‘碳中和’是推动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跨越的重大举措。‘碳中和’的本质是人类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创新依赖的重大转型。”
戴彦德认为,我国实现“碳中和”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一方面是我国的电源结构中火电占比超过50%,火电的先立后破应该如何去做?其他清洁能源是否能支撑起我国的电力需求?更重要的是,实现“碳中和”亟需颠覆式的技术进步,种种一切都需要人们共同努力,由此可见,对于中国来说,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紧、任务重。
中国需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在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需要在科技领域做文章。
不仅如此,实现“碳中和”还要从大处着眼,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戴彦德指出:“实现‘碳中和’需要减少甚至是断绝使用化石能源,但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将近40%,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有了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中央对“碳中和”的部署明确而坚定,国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谋篇布局,为实现“碳中和”做好了全国统筹。
实现“碳中和”提升能源效率是关键
实现“碳中和”,不可避免地要改变当前的能源结构,戴彦德认为,实现碳中和有三大路径,第一是要转变发展模式,首先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减少周期性浪费;第二是要转换供应模式,努力摆脱对传统能源高度依赖的同时要大力开发低碳甚至是无碳的具备连续性、可再生性、能永续利用的非化石能源;第三要改变生活方式,让人们的生活变得简约、节能。
对于未来的能源结构,戴彦德做出预测,他认为化石能源中期目标要减煤、控油、增气,长期目标则要化石能源退出能源市场,届时,非化石能源要提速发展,核电倍增、水电收尾、风电10倍增、太阳能发电20倍增。煤炭则向兜底的保障性能源过渡,从燃料性质变身为原料性质,但煤电本身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因为未来的碳封存和碳捕集技术的进步,很可能影响煤电未来的命运!
戴彦德最后强调:“实现‘碳中和’是一场深刻系统的社会变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2050年,能源经济的效率是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三倍,并且要颠覆现在的能源结构,非化石能源从15%提高到85%,电力系统85%的份额是非连续电力,彼时电力系统如何重构,需要颠覆性的技术加持。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但提高能源效率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