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与电动汽车、锂电池一道组成外贸出口“新三样”,中国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成为出口新增长点。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其中,光伏组件出口量约153.6GW,同比增长55.8%,出口额、出口量均创历史新高;硅片出口量约36.3GW,同比增长60.8%;电池片出口量约23.8GW,同比增长130.7%。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中国就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光伏消费市场,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了光伏强国德国。但当年,中国只是迈入了光伏大国行列,还不能说进入了光伏强国第一梯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企业评价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周健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近些年发展,中国已经进入光伏强国第一梯队,支撑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技术实力。持续的技术进步,让中国光伏制造成本实现全球引领性下降,同时电池效率、能耗、工艺等都进步显著,已实现多项指标的世界领先。二是产业生态。过去这些年,一流企业逐渐成型,产业竞合态势愈发明显。其中,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在技术进步基础上的生态化发展,渐渐夯实产业品牌基础,让中国光伏顶住压力抓住机遇,成为了中国外贸新名片,畅销欧亚。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到各大洲市场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欧洲市场增幅最大,同比增长114.9%。
当前,一方面,低碳转型成为全球共识,提供更加清洁、环保的光伏产品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俄乌局势造成的能源价格暴涨、能源安全问题成了欧洲的头等大事,为了解决能源“卡脖子”问题,光伏等新能源产业被欧洲各国赋予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在各国都下决心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之际,中国众多光伏企业也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周健奇建议,光伏企业不仅是要做大做强,还要持续做优,从产业领航进一步升级为世界一流。
周健奇认为,做到以优促强、以强促大,要重点把握四个关键词:一是创新,坚持科技创新,探索新能源的适宜商业模式;二是服务,强化服务能力,补齐现代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短板;三是品牌,推进品牌建设,系统性提升企业综合能力;四是竞合,共同维护好生态网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度和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