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引强链,服务稳链。当前,淄博高新区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企业生产开启“加速度”,士气振奋开新局。
招商延链 蓄产业动能
沿青龙山路一路向北,新春走基层记者来到景能·零碳智慧创新产业园,经过一年多的加速建设,该产业园所在的齐鲁储能谷已初具规模。由国内储能技术及动力电池系统集成领军单位华能清能院及海博思创公司投资建设的集装箱式储能项目就坐落在这里。车间内,自动化流水线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机械臂、自行机器人精准装配,相应组件被送入集成车间。
“我们通过大数据运营管理系统,为客户量身定制储能集装箱。”淄博景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强介绍,储能集装箱集成了多个拥有国内领先技术的子系统,可满足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多场景需求。
2020年,淄博高新区布局储能产业,开启精准招商,景能科技作为首个企业,2021年正式落地齐鲁储能谷。一年多来,储能产业链不断延伸,截至目前,已有16家新招引企业入谷发展,建成零碳智慧产业园、固态锂电池产业园、先进储能装备产业园三大园区,形成大规模集群效应。
站在2号车间外向园区南面望去,占地350亩的第三代GBC光伏电池项目即将开工,这是高新区进一步延伸储能产业链,对接光伏产业的又一次招引落笔。
链式招商,加速产业集聚,储能产业只是一个侧面。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活跃着一支“永远在路上”的招商“铁军”。2022年,淄博高新区完成省外到位资金190.4亿元,同比增长51.4%;新引进过亿元产业项目96个,同比增长50%;实际使用外资2.11亿美元,同比增长7.1%,招商引资成绩喜人。
服务稳链 强发展后劲
“设备调试的怎么样?我们已经协调相关部门,确保水、电、气同步贯通。”
“车间地坪漆已经完成平涂施工,4月份就能投产。”
…………
上午10:50,先导薄膜材料基地施工现场仍有阵阵寒意。高新区投促中心派驻项目现场的护商专员,正与基地副总经理张文涛查看项目进度,跟进解决存在的问题。基地即将投产的ITO靶材,是电子信息工业领域的关键材料之一,其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因此,项目落地之初就吸引了众多目光。
“营商环境优不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招引来的项目能不能落得下、发展好。”与新春走基层记者一同来到项目现场的淄博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郭忠全深有感触。高新区通过建立“一对一”护商专员制度,健全亲商、爱商、护商、扶商长效服务机制,千方百计帮助破解项目落地难题,提振企业投资和发展信心。
对于护商专员“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张文涛非常感慨,“因为南北方差异,项目建设期间遇到不少意想不到的难题,好在招商等部门及时协调帮助,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
在新建成的基地展厅里,大屏幕正滚动播放ITO靶材的市场前景及战略意义。再过一个多月,高端ITO靶材实现自主化生产,将为京东方、华星光电等行业巨头提供配套服务,淄博打造北方最大ITO靶材生产基地的愿望也将成为现实。
科学评估 抢抓新优势
一座高架桥串联东西,从先导薄膜材料基地坐落的先创区创业大道,来到位于西七路上高新区医药创新中心的大公坊|中日韩国际创新中心,仅20余分钟车程。这里,是淄博高新区招引创新的另一个侧面。
“抓产业,关键在于把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做起来,这是我们招商引资的‘源头活水’。同时,我们主动出击自主招商。”淄博高新区招商中心主任闫飞说。
走进大公坊|中日韩国际创新中心,主营跨境电商培训及进出口贸易服务的淄博万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刚刚搬入。与之紧邻的山东派腾特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办公室内,工作人员则忙着成立子公司,该公司是国内优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这处创新中心是干什么的?中心综合部部长孙丽萍介绍,这是由国际知名硬科技加速器大公坊iMakerbase与淄博高新区共同打造的协同创新共享合作平台,完善了淄博高新区乃至全市创新孵化生态。
2022年,淄博高新区实现累计驻外招商270余天,大公坊项目正是驻外自主招商的一项成果。这个项目,对于淄博高新区来说很“新”,抢抓产业风口招引项目,淄博高新区运用首创的“评估论证机制”,依托第三方科学研判,千方百计确保落地的新产业、新项目适合区域发展需求,能够引领未来方向。
风劲潮涌当扬帆,任重道远再奋蹄。一批批项目在淄博高新区落地开花,展示着从项目招引到投产达效的“高新速度”。聚焦“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淄博高新区阔步迈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