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238亿加码动力电池回收

发布日期:2023-02-01

核心提示:1月30日,宁德时代高开6.06%,报479.37元,总市值1.17万亿元,股价创近5个月新高。至收盘宁德时代涨4.13%。此前一天,宁德时代公
1月30日,宁德时代高开6.06%,报479.37元,总市值1.17万亿元,股价创近5个月新高。至收盘宁德时代涨4.13%。
 
此前一天,宁德时代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拟在广东佛山投资238亿元,建设一体化新材料产业生产基地,涵盖50万吨废旧电池材料的回收、三元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生产、负极再生石墨制造等项目。
 
宁德时代称,市场即将迎来大规模的动力电池退役潮,动力电池回收处置和利用,将是动力电池原料重要的来源渠道之一。此次投资是为推动公司锂电材料及回收业务发展,并保障原材料供应。
 
近年来新能源车行业高速发展,一个重大命题随之浮现:其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原料回收、再加工及利用,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其可能产生的环保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在看似无用实则价值多多的新领域掘金。
 
就在2022年12月,旺能环境、骆驼股份、腾远钴业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透露公司或相关下属企业被列入工信部《符合企业名单(第四批)》。前述名单被业内俗称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 “白名单”,上榜企业被视为行业正规军。“白名单”于2018年9月初次发布,宁德时代旗下邦普循环、华友钴业旗下华友钴新材料、格林美旗下格林美新材料、厦门钨业旗下赣州豪鹏、光华科技等5家企业拔得头筹。截至目前,白名单企业已发布4批,累计被列入名单的企业已超80家。
 
这也意味着,动力电池回收正成为一个政府导向明显、众多企业参与的新兴行业。随着动力电池装机大规模放量,锂资源短缺、原材料价格高企,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价值得以凸显。有动力电池回收商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部分电池的折扣系数(废料价与新货价的比)在2021年最低是60%左右,2022年普遍升到100%以上,甚至有些废料价格飙升超过200%。
 
多家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预计将升至约78万吨,通过回收动力电池可再生的锂、钴、镍、锰资源量分别约占相应需求量的27.7%、55.5%、28.7%、47.9%,而到2030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呈现供不应求的市场行情,价格有望进一步走高,也就给企业参与带来了强劲动力。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此次宁德时代238亿加码动力电池回收,也标志着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进入规模化投资阶段。
 
此外,国内众多新能源车企也开始入场动力电池回收赛道,比亚迪早在2018年就与铁塔公司合作,将回收的比亚迪电池用做基站储能备用。爱驰汽车2022年与天奇股份及其参股公司上海万高签署协议,三方共建新能源动力电池运营及售后服务体系。部分外资车企如大众、丰田、通用等,也纷纷通过自建或合作建立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与此同时,主管部门也在连续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行政策加码,2022年9月,工信部在“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快出台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动力电池回收国标及行标的制定,能够为行业提供更具规范性、标准化的运营体系,改变之前存在的企业“小散乱”及无序经营等问题,通过电池回收循环再利用缓解资源短缺难题。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世界各国在动力电池回收等新能源车材料回收利用上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我国如果能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推动的共同发力,让动力电池回收在相关管理规范、技术升级等方面获得持续突破,占领产业价值链高地,未来不仅能为国内废旧新能源车寻到更好“归宿”,减少环境污染,形成更长久的循环再利用发展模式,还能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消费者提供同等服务,从而带动中国新能源车生产、销售、回收再利用的全球一体化趋势,打造成长性更好、经济与社会效应兼备的新能源车行业“第二增长极”。
 
财经评论人 毕舸

 
 
[ 行业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