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80%已由国内生产,避免欧洲式能源危机

发布日期:2022-10-18

核心提示:在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下,全球能源价格一路飙升,供应链也受到了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欧洲等众多能源进口国面临严重
在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下,全球能源价格一路飙升,供应链也受到了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欧洲等众多能源进口国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此时传来一个好消息,中国国家能源局方面近日透露,我国能源需求的80%已经实现了国内生产自给。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能源消费大国,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增加油气勘探力度,提高能源自给率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将能源供应的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避免出现欧洲式的能源危机。
 
而中方为了实现能源供应安全,早已是从多个方面提前进行了布局。从国内来看,现阶段煤电仍是我国能源供应的基础,在保障供应安全的前提下,我国还在大力布局替代能源项目,包括风能、太阳能、水力发电以及核能等绿色能源,逐渐降低煤炭和石化能源的占比,向着低碳排的清洁能源供应稳步转型。
 
另一方面,我国始终保持着忧患意识,不断加强能源供应的风险管控。煤炭、天然气以及石油储备设施也在加快建设,国家整体的能源储备体系持续完善。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西部要高,能源消耗也大多集中在这些地区,而西部地区的石油、煤炭和水利等资源丰富,因此我国就采取了“全国一盘棋”的整体能源战略,比如启动多年的西电东送,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还在大力发展超远距离特高压输电能力,现在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这也为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提供了强力支撑。
 
 
(中海油盐城“绿能港”天然气储罐)
 
除此以外,我国还在大力进行油气的勘探工作,在鄂尔多斯、准噶尔等西部盆地以及渤海湾的勘探工作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位于塔里木盆地的顺北油气田目前已经落实4个亿吨级油气区。总体而言,我国的原油和天然气产量持续增产,煤电以及清洁能源供应稳定,从而实现能源自给率超过80%,避免中国也像现在的欧洲那样陷入能源危机,而2020年欧盟的能源自给率只有近43%,也就是中国的一半水平,严重依赖对外进口,尤其是俄罗斯的能源。
 
而中国在对外进口能源方面也早就进行了布局,以前我国90%以上的能源由中东进口,来源单一也容易受制于人从而失去议价能力,而且主要是通过海上运输,这就必须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一旦这里被封锁,将严重威胁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因此,我国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多石油供应国,现在已经发展为由沙特和伊朗等中东国家、俄罗斯、南美的委内瑞拉、非洲的安哥拉等国家和地区多元化进口。除了海运外,我国还与俄罗斯和中亚等周边国家共同建设天然气管道,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安全,这也是提早布局带来的好处。
 
 
(中石油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现在中国实现了能源高自给率,又推动能源进口的多元化,使得中国不会陷入欧洲式的能源危机。在冬季来临之际,我国的能源储备充足,以北京为例,还有不到1个月就将进入冬季供暖期,而且还会根据气温变换调整供暖时间,随时可以提前供暖从而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反观欧洲国家,盲目跟着美国实施对俄制裁,与能源最大供应国俄罗斯脱钩的后果就是无法保证冬季供暖,导致多国民众陷入窘境,接连走上街头进行抗议示威。在德国柏林,抗议者举着俄罗斯国旗,要求朔尔茨政府取消制裁,恢复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在法国巴黎,抗议人群除了要求取消对俄制裁外,还高喊口号要求马克龙辞职下台。已经“脱欧”的英国也未能独善其身,全英国近一半的发电量依赖天然气,近80%的英国家庭用燃气取暖。现在天然气短缺让特拉斯政府陷入了尴尬境地,如果保证民众取暖就要限制燃气发电厂的供应,这将导致电厂被迫停止供电从而面临数亿英镑的天价违约赔偿,最终的结果就是倒闭。如果保证电厂的供气,那么大部分英国民众就要挨冻,这对于面临被弹劾的特拉斯来说无异于亲手终结自己的首相生涯。
 
 
(法国街头的抗议示威者)
 
总而言之,欧洲面临的情况就是能源结构单一所带来的弊端。而且无法进口俄罗斯就只能继续单一地依赖美国供气,从而失去了议价能力,只能眼看着自己被美国薅羊毛,就算德法向拜登政府求情降价也没有用,只能自吞苦果。
 
总而言之,欧洲面临的情况就是能源结构单一所带来的弊端。而且无法进口俄罗斯就只能继续单一地依赖美国供气,从而失去了议价能力,只能眼看着自己被美国薅羊毛,就算德法向拜登政府求情降价也没有用,只能自吞苦果。

 
 
[ 行业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