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风电整机订单总量达到4300万千瓦,订单规模达到18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风电整机商订单表现尤为突出,为3500万千瓦,所获得的订单量在全球订单占比中达到了80%以上,并因此推动全球风电整机订单规模同比上涨了36%。
中国在全球海上风机订单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今年上半年,中国海上风机订单规模占全球总量的74%,同时已经连续3个季度实现了海上风机订单规模增长。
与陆地风电不同,海上风电更少受占用土地、噪声污染等因素制约。就资源禀赋来看,我国经济重心在东南沿海,而传统能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海上风电有利于弥补这种能源供应与经济重心逆向分布之不足。
下面我们回顾中国风电的发展历史,看看我国成为世界风电大国所经历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都走过了以下发展道路,即经历了向国外学习,然后自主市场化探索,政策支持大规模扩张,最后政策出清这一过程。
1、早期示范阶段(1986-1993年)
1986年,中国第一座风电场--马兰风力发电厂在山东荣成并网发电,这成为了我国风电历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风力发电的开始。这一阶段,我国利用国外赠款和贷款建设了一批小型示范风电场。
2、产业探索化阶段(1994-2003年)
我国建立了强制性收购、还本付息电价和成本分摊制度,在此基础上,依靠贷款建设的风电场不断增加。
3、产业化发展阶段(2003-2007年)
国家通过实施风电特许权招标来确定风电场投资商、开发商和上网电价政策。根据规模化发展需要,修订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事实上,我国风电发展起步较晚,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才开始在风电领域进行探索。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才开始研究并网发电,主要通过引入国外风电机组建设示范电场,借助国际合作才能建成风电场项目。但是,凭借我国风电行业的努力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中国风电的三个梦想:即建立中国的风电场、制造出中国自己的风机、让中国风机走向世界。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风电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中国风电年装机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而且从早期的整机进口到如今风机及其它部件,包括叶片、齿轮箱、发电机、轴承等核心部件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配套。
风电也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性高端绿色装备制造业之一,形成了涵盖风电开发建设、设备制造、技术研发、检测认证、配套服务的完整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
如今,中国风电整机厂商在彭博能源公布的,
在不断扩大国内风电市场规模的同时,中国风电开始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为全球能源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中国风电机组累计出口到42个国家和地区,已出口的风电机组共计3614台,累计容量达到964.2万千瓦。
2018年之前,我国用于风电的国产碳纤维是0,100%依赖进口,2019年国内产量才达到1000吨,但目前国内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量超过万吨,缺口很大。此外,大功率轴承也是如此,一台风机中需要好几种轴承,其中(2MW以下)小兆瓦轴承,尤其是偏航和变桨轴承可以实现国产化,但(3MW)以上的大兆瓦风机主轴承主要依赖进口。
随着海上风机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未来风机叶片可能会突破150米,主轴承可能会突破5米,变频技术将会突破20MW,这些关键部件技术、材料以及基础理论都需要取得进一步进展和突破,方能在风电领域取得领先优势。
目前,全球大功率轴承已被世界8大轴承厂所垄断,中国市场的50%、全球市场的70%的市场份额需要依赖这些厂商供货。同时,中国轴承厂不仅只能生产中小轴承,而且在市场份额中的占比也仅为20%。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陆上风电新增装机72.5GW,同比2020年下降17.99%,而海上风电新增装机21.1GW,同比2020年增长了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