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发布日期:2016-09-10

核心提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目前1.6升以下乘用车年销量约1300万辆,占乘用车比例超过65%,该消费刺激政策出台,将有望提振汽车行业景气度。10月份,受刺激政策影响,乘用车销量增速同比提升13.3%,环比提升10.6%,同环比增速创年内新高。我们预计2015年销量有望达2435万辆(+3.7%),2016年汽车销量增速将回升至6.6%左右,消费属性更高的狭义乘用车销量增速则有望达8%以上。

2016年分车型销量预测(单位:万辆)

单位:万辆
2014
增速%
2015E
增速
2016E
增速
汽车总计
2,349
6.80%
2,435
3.70%
2,595
6.60%
乘用车小计
1,970
9.90%
2,090
6.10%
2,245
7.40%
狭义乘用车
1,837
12.60%
1,984
8.00%
2,151
8.40%
基本型乘用车(轿车)
1,237
3.00%
1,165
-5.80%
1,141
-2.00%
多功能乘用车(MPV)
192
46.70%
205
6.70%
236
15.00%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
408
36.50%
614
50.50%
774
26.00%
交叉型乘用车(微客)
133
-18.00%
107
-19.80%
94
-12.00%
商用车小计
379
-6.80%
345
-8.90%
351
1.60%
重型卡车
74
-3.90%
56
-24.80%
57
2.00%
中型卡车
24
-14.80%
19
-19.30%
20
1.00%
轻型卡车
167
-13.20%
156
-6.50%
160
2.50%
微型卡车
53
0.60%
54
2.30%
55
2.00%
大型客车
8
3.70%
9
8.30%
9
5.00%
中型客车
8
-10.70%
8
0.60%
8
0.50%
轻型客车
44
13.80%
43
-2.20%
42
-3.00%

 

2002-2016年中国汽车行业年度销量及增速预测

 

    目前一二线城市销量占比约为30%,三四五线城市占比约为70%。今年1-9月一二线城市狭义乘用车销量增速约为-5%,三四五线城市销量增速约为8.7%。10月份受益于1.6升及以下购置税减免政策推出,一二线城市销量增速约为5%,三四五线城市销量增速约为19%。基于中性假设,预计2016年一二线城市销量不增长,三四五线城市销量增速为12%,全国狭义乘用车增速约为8.4%。

    商用车方面:1)当前销量规模已经处于2008-2009年的水平;2)宏观经济逐渐企稳;3)当前经济总量规模等因素,预计2016年商用车有望逐渐企稳,实现1-2%的微增长。综合前面狭义乘用车8%以上增长的判断,预计2016年汽车销量增速有望回升至6.6%。

不同等级城市汽车销量占比

不同等级城市狭义乘用车增速

    中国仍处于汽车普及期,长期需求仍有空间。中国渗透率仅为千人 113 辆,低于成熟场国家及全球平均水平,汽车普及期的销量增长具备确定性。中国目前人均 GDP 接近日70 年代末水平,但千人口汽车保有量只有日本同期的 1/3。从长期来看,伴随经济、道路能源等条件的持续改善,中国千人口汽车保有量如能接近日本 70 年代末水平,中国汽车有量有望接近 4 亿辆,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长期稳健增长趋势不变。

    2014年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远低于成熟汽车市场水平

 

    四、五、六线城市是当前主要增长点。如下图所示,近年不同等级城市汽车销量趋势呈现如下特征:1)一线、二线较强城市汽车销量市场份额明显下滑;2)三线城市市场份额较高、略有下滑;3)四、五、六线城市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体现了较强的汽车需求。我们判断,伴随居民水平水平提高及购买力上升,经济欠发达地区汽车销量市场份额有望达到更高水平。

不同等级城市的汽车消费市场份额变化

    预计 SUV 仍将是增长最快的子行业,2016 年增速有望达到 26%。分子行业看,受益于消费升级需求提升、消费群体年轻化,以及 SUV 新车型投放加速,预计 2016 年 SUV 仍将是增长最快的子行业,预计销量有望达到 774 万辆(+26%)。

2006-2016年中国SUV销量及增速预测

 

    预计 2016 年 SUV占乘用车比例有望提高至 34%以上。SUV取代同价位轿车的趋势持续上演,SUV 占乘用车的比例由 2006 年的 4.4%提升至 2014 年的 20.7%,预计 2015 年该比例可达到 29.4%,2016 年有望提高至 34.5%。

2006-2016年中国SUV占乘用车比例变化趋势图

 

    预计 2016 年新增产能主要是大众、福特、长城、现代等产能利用率高的优势企业。预计 2016 年主要新增产能为上海大众(14 万辆)、长安福特(20 万辆)、北京现代(60 万辆)等产能利用率 120%以上的优势企业,且整体产能提升与需求增加相匹配,不会对终端价格造成明显冲击。

主要合资公司产能统计(单位:万辆)

品牌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E
2016E
2017E
上海大众
52
65
65
71
106
131
141
155
157
上海通用
66
73
77
101
102
126
158
158
189
一汽丰田
43
46
46
56
56
56
78
78
78
一汽大众
88
88
88
108
142
157
157
157
217
悦达起亚
36
43
43
43
43
73
73
73
73
东风日产
45
60
92
93
105
120
145
145
145
东风神龙
45
45
45
45
60
60
75
99
99
东风本田
20
24
24
36
36
36
48
48
48
北京现代
50
60
60
90
90
105
105
165
165
北京奔驰
2
6
6
8
10
10
20
20
20
广汽本田
36
36
48
48
48
48
60
60
60
广汽丰田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长安铃木
10
10
10
10
10
28
28
28
28
长安福特
41
41
41
56
71
85
120
140
140
长安马自达
16
16
16
16
16
-
-
-
-
长安PSA
-
-
-
-
-
20
20
20
20
华晨宝马
8
8
10
15
20
31
36
36
36
产能合计
593
657
707
832
951
1,122
1,300
1,418
1,511
产能增速
16%
11%
8%
18%
14%
18%
16%
9%
7%
平均产能利用率
92%
108%
113%
105%
109%
105%
95%
92%
90%

    乘用车行业转向差异化竞争,主流车企纷纷推出 SUV 及新能源车型。基于公告、媒体的不完全统计,2015 年四季度至 2016 年新车型投放将超 40 款(不含改款及换代车型),SUV 及新能源车型表现抢眼。其中,比亚迪将推 4 款 SUV 新车型,且全部含新能源版本,大众、奥迪、起亚、马自达、比亚迪、长安、长城等品牌亦有 SUV 新车型推出。伴随大众排放门的持续发酵,有望加强新产品差异化、节能减排的长期发展趋势。

    受益于小型 SUV 投放,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逐步回升。受益于 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等优惠政策,以及 SUV 的持续热销,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从 2014 年下半年开始触底回升,10 月恢复至 39.7%,预计明年有望保持 40%以上的高位水平。自主品牌中,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乘用车、江淮汽车等是主要的增量来源。受益于新汉兰达、新飞度、缤智等车型热销,以及低基数,日系市场份额企稳回升至 16.7%,未来有望保持 16%-20%左右的市场份额。

各派系狭义乘用车市场份额

    重卡、轻卡销量已回落至 2008-2009 年水平,处于底部区间。受宏观经济放缓、新开工项目减少、排放升级等政策因素持续影响,2015 年卡车行业延续低迷趋势。预计 2015年重卡销量 56 万辆(-24.8%)、轻卡销量 156 万辆(-6.5%),分别接近于 2008 年(54 万辆)、2009 年(155 万辆)水平。自 2012 年“破 8”后,GDP 呈现缓慢回落的趋势。考虑卡车整体规模已经回落至 2008-2009 年的水平,宏观经济逐渐企稳,当前经济总量等因素,预计卡车销量已经处于底部区间。预计 2016 年重卡销量 57 万辆(+2.0%)、轻卡销量 160万辆(+2.5%)。潜在超预期因素包括:排放升级加强、黄标车及老旧车加速淘汰、基建等投资增速超预期等。

2006-2015年中国重卡、轻卡历年销量及 GDP 历年增速(单位:万辆)

    受高铁成网影响,长途公路客运需求下降,导致座位客车持续低迷,预计 2016 年公路客车仍面临一定压力。受益于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 大气污染治理、治理城市拥堵等政策,公交车将是 2016 年客车行业主要的增长点。预计 2016 年大中客销量 17.2 万辆,同比增长 3%左右。


 
关键词: 汽车
 
[ 行业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