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指出,为保障能源供应,国家能源局规定风光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比重要达到11%,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已于近期有序开工。
需求增加带来了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央视记者走进浙江某硅料企业看到所有生产线都在加班加点生产,硅料供不应求。该企业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产线已经是24小时全开,仓库基本没有库存,产量以及销售形势非常好,预计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
硅料产量增加的同时,价格也在不断上涨,由每吨不足8万元上涨至26万元左右,硅料企业利润大增。例如合盛硅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上涨428.3%,第二季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上涨636.6%。新安股份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5.8~16.2亿元,同比上涨719%~740%。
新安股份董事长吴建华认为,“这个行业目前是一个非常景气的周期,优秀的企业可以很好的进行成本传导,竞争力弱的企业成本就传导不下去。我们会进一步考虑基础材料,尤其像工业硅的产能扩张来保障全行业的需求。”
在行业人士看来,硅料涨价一方面是产能方面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是受能耗双控限电影响,新疆、内蒙等地多晶硅企业存在减产隐忧。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世江指出“从去年国家碳中和的倡议提出以来,大家都觉得光伏未来的市场非常好,现在对硅料的需求或需求的预期也在不断增长。从去年来看,也发生了一些部分多晶硅企业由于事故进行了短暂的停产,导致多晶硅供给有点下滑。”
央视财经表示,今年以来,多晶硅、有机硅等光伏相关原材料价格的大涨,对光伏行业的下游造成了一定冲击,侵蚀了下游企业的利润,降低了下游企业生产积极性,为探寻市场真相,记者走访了光伏电池生产企业。
晶澳科技电池生产部主管杨赛表示,“上游硅料从今年以来整体价格持续上涨,合算下来现在单晶硅片价格接近7元/片。”晶澳科技上半年营收161.92亿元,同比上涨48.77%,上半年营业成本为140.83亿元,同比增长60.76%,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组件成本过快增加。
晶澳科技高级副总裁黄新明表示,“对于组件企业来说,下游的利润是有天花板封顶的,上游成本不断上涨,涨到一定程度就会迫使大家不得不减产甚至是停产。”
记者采访多家下游光伏企业了解到,由于上游多晶硅价格快速上涨,下游企业纷纷亏损。像爱旭股份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85.88%,净利润亏损2375.81万元,主营光伏组件的东方日升上半年亏损9115.97万元。
王世江表示,“光伏组件生产或是各个材料环节的生产,招标的时候价格已经定好了,原材料涨价意味着过去的合同就没办法执行,就有可能产生一定的违约。违约对于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其实都不是太好,影响了整个行业信誉的问题。”
光伏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光伏全行业利润分化,硅料生产企业突飞猛进,中下游企业叫苦不迭,只好减缓生产进度,降低发展速度。有投资人士表示,“预计会影响下游的需求造成不小的抑制,下游的电池和组件环节由于竞争格局相对差一点,不能完全通过涨价去传导上游成本的增加,属于比较受损的一个环节。”
为了光伏产业不出现系统性的危机,隆基、天合、晶澳、晶科、东方日升5家光伏企业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呼吁遏制无序涨价, 避免恶性竞争。
黄新明表示,“希望全中国所有参与新能源的企业,尤其是供应链上游的企业,能更多的考虑国家双碳目标,需要整个产业链共同努力,合理控制成本,合理控制价格,这样才会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
王世江强调道,“现在花一点点能源去建光伏组件,在未来它是增值的,会产生更多的绿色电力,从政策的角度来看,要降低市场门槛,上中下游企业大家坐在一起,通过参股、控股或投资的方式相互协作,或者是长期的销售协议,把价格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