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美哲古风电项目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西藏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距离措美县城直线距离约24公里,距离哲古镇直线距离约14公里,平均海拔高度5000米左右,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22兆瓦。
项目由三峡集团投资开发,中国电建成都院总承包,中国水电五局承担一期2台实验性风机的土建及安装工作、3千米场内道路土建、9千米的进程道路扩建和二期8台风机吊装工作。理论年发电量约为10077万千瓦时,年上网电量约为5904万千瓦时。
镜头一:位于超高海拔的风电科研示范项目
由于超高海拔地区大气压力和空气密度极低,平均只有沿海地区的60%,导致风电机组推力严重下降、更容易造成叶片失速,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更大挑战。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超高海拔风电场开发一系列解决方案,为类似区域大规模风电开发提供研究成果和工程借鉴,将助力我国超高海拔水风光多能互补基地的建设。”三峡集团西藏公司哲古风电项目负责人陈雪峰如是说。
作为国家超高海拔风电科研示范项目,措美哲古风电场对探索解决高海拔风能资源特性、地理特性、气候特性复杂多变,风电场选址、测风、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方案以及风电机组设备元器件选择、绝缘设计、加工工艺、控制策略等都具有极大实践意义。项目的顺利建成将为后续超高海拔风电项目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在《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的引领下,项目投产发电也将推动自治区清洁能源产业壮大发展,发挥藏区风资源优势,加快自治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本地区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构建水电为主、多能并举、互联互通的稳定、清洁、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能源体系,把西藏自治区打造成为国家清洁能源基地。
镜头二:传承“老西藏精神”的五局人
措美境内大小山脉连绵起伏,雪山湖谷纵横交错,风光无限美好,但也为建设者们提出难题。
高海拔地区的项目现场冰雹沙暴频发,气候条件十分恶劣。砥砺前行,是电建人在雪域高原工作生活的真实缩影。
2021年5月初,现场吊装工作如火如荼开展。部分员工在入藏后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小腹胀痛、拉肚子、夜间失眠多梦等都只算轻度症状;一些员工甚至出现手脚抽搐、意识不清的情况。有一次,一名备件运输司机刚到卸货位,整个人突然呼吸困难、猛流鼻血,项目部立马送到山下就医。由于需要徒手攀爬,工人们提前入场,在风场进行适量的跑步等运动,但仍需要不断轮休。
工人老谭回忆当时的场景,不禁打起冷颤:“第一次吊装塔筒就位后现场突然变天,狂风呼啸伴着鹅毛大雪,瞬时最大风速高达27m/s,大家只好先回去避险。”
工人罗鹏已经在西藏呆了很多年,来到这个项目却还是有些不习惯:“整天脸都是飞红的,一沾水,所有裸露的皮肤,感觉‘火瞟瞟’的,难受得很。”
一线员工罗文礼第一次参与西藏风电项目的建设,5个月的艰苦奋斗让他感慨良多:“每次取生活用水至少要开车到10公里以外的地方;风大时感觉房顶都要被掀翻。但总的来说,措美风电建设是人生一段特殊的经历,在特殊的环境中经受特殊的锻炼,我们锤炼了作风,提升了能力,结下了友谊,贡献了力量,我们辛苦并快乐着。”
在措美的每一天都要满打满算。水电五局深知工期紧、任务重,多次派出工作组前往现场对项目重难点问题进行指导。最终,项目团队5个月内完成全部吊装,创造了超高海拔风机吊装含转场,单台风机吊装控制6天内完成的新速度。其中一台安装机位海拔高度5060米,机组轮毂中心海拔高度5150米,是目前世界安装海拔高度最高的风电机组。
项目管理团队发扬“老西藏精神”,克服了极度缺氧、高寒、强风、强紫外线辐射等恶劣自然条件,确保了项目风机安装按期圆满完成,得到了业主单位认可。为中国电建在后续开拓西藏超高海拔风电市场,奠定了基础和优势。
镜头三:奔跑在新能源道路上的中国电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之一;国家“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
今年年初,电建集团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加快推动风光电业务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三个方面确立了“十四五”期间新能源业务的发展目标。不久前的集团新能源业务专题研讨会上,丁焰章董事长在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攻坚期和窗口期,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结构的主体地位,迎来较长的发展机遇期。
国家有战略部署,集团有安排要求,公司有发展需要。这些都为中国水电五局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西藏地区的风电场建设也将为改善当地能源结构、丰富旅游资源、振兴乡村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路径。未来,中国水电五局将一如既往秉持中国电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企业精神,并将以昂扬的姿态和必胜的信心继续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推动风电事业发展,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电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