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的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周晓刚
运力体系角色分工演变
在网约车出行生态的两端,一端是乘客,一端是运力。做乘客端的客户运营工作主要是平台,平台的另外一端是运力,但运力体系一直处于演变当中。
在过去,滴滴出行的运力体系角色主要由两个:DP、CP。DP是 Driver Partner,司机管理合作伙伴;CP即Car Partner,车辆管理合作伙伴。简单来说就是司管和车管。而随着时间的变化,滴滴出行的运力体系角色分工后来又出现了新的角色名词:DMP、AMP、SP。
也就是说,仅仅只是在滴滴运力体系中就出现了五种角色,而分工细化对于大多数运力从业人士来说他们并不认为是好事,因为在有限的市场内每一个人能分到的蛋糕都将会缩小。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工呢?周晓刚表示,主要是在于过去的资源在区域化的管控当中,没有围绕汽车租赁产业进行集约化管理,如果角色之间没有进行产业的精细化分工,会导致各个角色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不利于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因此,周晓刚认为,按照目前的趋势,滴滴出行运力体系的角色还将继续分化。
运力梯队的演变
从滴滴目前的运力梯队来看,主要包括自营——JV——大KA——小CP 。而从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运力结构的发展均需要向高级阶段发展,因此整合发展是一种必然。在今年不断整合后,小CP和大KA的数量都在锐减。但JV的数量有所上升,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主机厂正在布局网约出行领域。但无论如何,周晓刚认为,运力市场的管控一定需要强有力的资方和落地运营,但落地运营不能是小作坊式的,必须集约化和数据化。
网约车运力市场发展已进入下半场
周晓刚表示,网约车运力市场发展已进入下半场。在上半场阶段,网约车对消费者而言,是对传统线下出租车体验的颠覆,而资本是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下半场,要在运力市场赢得先机,企业需要具备优秀的资本运作能力、高效的产品迭代速度、快速的城市布局速度。
进入下半场之后,政府规范成为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力量,汽车行业布局未来出行场景,储备核心技术驱动力,企业要赢得先机,需要合规及管控能力、成本控制和运营能力、资源协同的能力。
网约车运力模式演进
滴滴在发展初期,主要是采用C2C模式;但后来随着政策的规范化管理,司机需要挂靠公司(CP),由公司对接线上平台,也就变成了C2B2C模式。而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一模式可能还将发生变化,在线上平台、CP、司机、乘客之外出现了第五个角色:线下平台。每家线下平台可以服务若干家CP,每个CP又挂有若干个司机。
在不远的未来,模式还将发生改变,实际上现阶段也已经出现苗头,也就是不同线下平台之间交叉综合,如高德、美团等聚合模式,不同的线上平台相互合作。在这种格局下,线下平台能做的就是聚焦客户运营和资产运营。最后周晓刚表示,只要能够扎扎实实做好客户运营和优质资产,就不会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