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增长速度和规模看,国内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可谓欣欣向荣,但是繁荣表象的背后却掩盖不了消费者面临的找电难、充电难、充电桩利用率偏低的尴尬局面,据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共充电桩的利用率仅有15%。繁荣与萧条的矛盾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概括起来,大概有以下三条:
充电接口标准不统一。
充电接口标准不统一。
现阶段虽然交流慢充的接口标准已逐渐被大部分车厂接受,但关于直流充电,超级充电等快速充电方式,各个厂家的标准还无法统一。例如特斯拉,在中国自己建设超级充电站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直流充电标准,无法在其车上应用。
充电位使用受限。
在众多公共充电停车位上,我们看到的,可能不是电动汽车在充电,而是停车位被非电动汽车所占据,充电位被当作普通停车位来对待;而就公布的公共充电桩信息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对全部电动汽车用户开放的,4S店对外来品牌的封锁,以及诸如收取停车费等其他附加条件的产生,大大限制了用户使用公共充电桩的热情。
充电桩设备位置分布不均。
出于盈利方面的考虑,一些充电桩企业将大量网点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偏僻地区,在市中心的布局较少。按照目前国内的充电水平,充电时长一般需要3小时以上,一些车主不愿意去较远的地方充电,也就是说这些偏僻的地段客流量较少,造成利用率不高。“由于布局不合理,维护不到位,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不少的故障和僵尸桩。
面对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趋势,虽然充电桩面临以上三大困境,但是整体发展前景依然是明朗的,特别是新技术、新运营模式的探索都为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
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标准化,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共享率。在这一方面,政府、车企、充电桩企业都在不断加深交流,组织推动国家级充电服务平台建设,建成统一的充电口标准,实现跨界合作,平台互通,系统互联,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
其次,未来充电桩布局应该更多地考虑用户的需求,引进智能和移动技术,改变简单、粗放型的布局方式。在考虑公共交通对于充电桩的需求外,也投入建设创新设计的充电桩,比如刚刚通过设计大赛征集来的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可以在普通的停车场移动布局,灵活投入使用,解决了车位与充电设施的矛盾。
再次,就是对充电桩基础设施的维护。目前因为部分充电桩的使用率比较低或者布局偏远,导致设备缺乏有效维护,不是没电就是在维修,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所以进一步完善充电桩的基础设施问题,解决充电桩用户的充电难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
充电桩行业的发展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辅相承,互为促进,这既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风险的市场,如何在支持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基础上实现企业的盈利,使企业有信心、有能力持续地去投入和运营,这将是一个需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