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催生出一个庞大的充电桩市场。但与行业大势“背向而行”的是,2017年充电桩建设增速正在明显放缓,每月建桩数量已由高峰时期的8000个降至6000个,降幅超过25%。据观察,不少充电桩企业甚至已全面停止建桩,占据充电桩运营市场80%以上份额的四家“龙头”企业——国家电网、普天、星星充电、特来电,也在调整公司布局和建桩速度。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新增电动汽车超过70万辆,根据规划,2020年充电桩建设要确保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的需求,与之相对应的是巨大的建桩需求。在行业薄利的大背景下,“生存下来”成为众多充电桩企业首先考虑的问题,并将集中式、大功率充电、可实现功率分配等技术迭代升级视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大方向。
从市场反馈来看,2015年国家提出建设480万个充电桩的规划,以及“一车一桩”的模式正在受到市场挑战。对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永东强调,2015年国家提出的充电桩规划和“一车一桩”的模式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只是一个指导意见,行业不应太过纠结于此。随着技术的更新,大功率直流桩越来越多,单个桩就可以满足更多的汽车需求。展望未来,大功率、集约化的充电桩将成为行业进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萧霞称,从可实施性来看,集约式柔性充电堆应该成为加油站的一部分。将电动汽车充电站内全部或部分智能充电模块集成在一起,根据车辆需求自动分配充电功率,从而突破现有充电基础设施功率固化的问题,进而大幅提升充电功率及设备的利用率,最终实现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的可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