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值400亿到1000亿,月销1万到3万辆,埃安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在完成了182.94亿元的A轮融资引战,引入53名战略投资者后,埃安创造了两个行业记录,一是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整车行业可查的最大单笔私募融资;二是投后估值1032.39亿元,是国内未上市新能源车企最高估值超千亿的企业。
另一方面,就在A轮融资完成的同时,埃安的销量也应声上涨,已经连续两个月月销破3万辆,领跑一众造车新势力。同时,埃安换标,直接开卖百万元级别的电动超跑。从销量数据和品牌形象上似乎都在力挺其千亿的估值。
如果不出所料的话,埃安可能已经提前预订好了科创板新能源汽车第一股的席位。
千亿估值的泡沫
千亿估值是个什么概念?不仅是在蔚来、小鹏、哪吒、零跑这些新势力玩家中遥遥领先,甚至超过了吉利汽车,直逼广汽集团的当前市值。
这背后最高兴的除了埃安,就是母公司广汽。
一直以来,国内传统整车企业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车企,股价和市值一直是不温不火。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就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广汽集团年销量200万辆,市值却不到2000亿元,远不及利润低于广汽集团的其他企业。
看看如今比亚迪的市值,新能源是未来已经毋庸置疑。从埃安独立的那天开始,到重组、混改、再到如今的融资,广汽实际上就是把自己最核心的资产放到了埃安身上:新能源方面的业务、广汽研究院的相关研发人员和资产、生产设备等实物资产,以及包括弹匣电池、超倍速电池技术、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在内的诸多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希望借由埃安实现广汽新能源的资本化,推高广汽集团的市值。
长安内有深蓝、外有阿维塔;上汽有智己和飞凡;就连东风,除了一个岚图,还在酝酿猛士。但广汽没有第二个选择,广汽传祺和合创都无法扛起广汽的未来,只有埃安。所以,推动埃安的最终上市不容有失,而且是倾尽全力必须一定以及肯定要完成的。因此,在广汽这个层面上,从不掩饰,甚至会主动释放埃安要上市的想法。
今年3月,埃安的一轮小范围融资引入了三家机构:国务院直属央企诚通集团,南方电网与南航集团两大央企组建的专项基金南网动能,和广州国资委下属广州产投集团组建的基金广州爱安。虽然占股不多,但国家队的进场,释放了更加明确的信号。
不要说资本,就连埃安员工都能看得明白这一点:这是一次稳赚不赔的投资机会。
所以埃安启动员工持股的时候,员工们的认购热情高涨,有人不惜向银行贷款认购。埃安总经理古惠南更是将房产抵押拿出2000万元认购埃安股份。
而A轮融资则是给了外部机构最后一次“上车”的机会。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在新能源整车领域还有比埃安的确定性更高的投资机会吗?答案是没有。
已经上市的新势力们一个个股价跌得惨不忍睹,市值早已一落千丈。传统车企旗下的如长安新能源、岚图、极氪、飞凡,虽然都有独立IPO的想法,但目前都没有实际进展,它们的市场表现也决定了还不是IPO的最佳时机。
所以,机构们挤破头都要上车。最终的53名战略投资者中,也不乏诸多“国家队”成员。
埃安这一局棋,广汽是造局者,机构们是推动者,可以说正是大家对“美好愿景”的一种默契,在齐心协力推高埃安的估值。而这往往也会让人有意无意地去回避一些不愿面对的真相。
月销3万辆的背后
先来看看销量。最新的销售数据显示,广汽埃安继9月份销量突破3万辆后,10月销量再次达到3万辆,今年1-10月累计销量21.2万辆。
在造车新势力当中,埃安确实能够排在第一。因为传统意义上的新势力三强,蔚来、理想、小鹏今年都因为各自的原因,销量不尽如人意,预计全年累计销量都只是在10万辆上下。去年的新势力销冠小鹏汽车,在今年10月的销量更是迅速滑落到5000辆的水平。今年崭露头角的哪吒、零跑、问界目前也不过是突破月销过万的程度,最好的哪吒10月销量接近2万,大概只是埃安年初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埃安极力强调自己是造车新势力的原因。
但广汽埃安真的能算是造车新势力吗?这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毕竟,埃安是传统车企广汽集团旗下的唯一新能源子品牌,不能说因为独立拆分了,股份混改了,就视其为新势力。广汽埃安更为确切的称谓应该是传统车企的“创二代”。
那么如果和传统车企的新能源销量相比,埃安的成绩也就并不算突出了。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吉利都排在埃安前面,奇瑞新能源1-9月累计销量188539辆,也能堪堪与埃安打个平手。后面还有长安、上汽紧咬不放。
如果再看埃安自身的销量结构,就会发现更多问题。
首先是老调重弹的toB还是toC的问题。众所周知,早年的埃安销量增长主要来自B端市场,主力车型Aion S一度是网约车市场的常客。虽然近年来,埃安已经努力的在扭转这种刻板印象,但上险量数据显示,2021年埃安总销量中,仍有43%来自B端市场,其中销量最高的AION S有63%来自B端。
即便是在C端市场,受众对埃安的品牌印象仍然是在中低端定位。从月销量结构上不难看出,以9月销量为例,9月的3万辆销量当中,定位在15-20万元的AION S和定位10万元的AION Y各有约1.3万辆的销量,二者在总销量中占比90%。而20万元以上的AION V仅有2600辆,价格更高的AION LX的销量更是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将时间线拉长可以看出,无论埃安如何宣传,一直以来都无法在20万元以上的市场形成有效的突破。换标、发布超跑这些动作能否在C端市场收到成效还有待验证,但从历史经验上来看,概率不大。
其实埃安的销量能够在今年飞速增长,更多的原因一方面是得益于今年年初工厂扩建完成后,自身产能得以释放;另一方面是今年中低端消费的集体增长,哪吒、零跑这些定位中低端的品牌的崛起也是同样原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低端这个帽子一旦戴上了,摘下就很难,而早已在中高端市场站稳的蔚来、理想们,市值尚且不到千亿。在千亿估值面前,埃安月销3万辆的含金量确实还差点意思。
维持千亿估值,强推上市的压力
前面说的销量和品牌形象的问题,只不过是佐证目前埃安估值的泡沫。而要维持高估值,并最终推动埃安成功上市,甚至在上市后还能继续走高,其他新能源造车企业面临的障碍和困难,埃安同样也有。
造车是烧钱的项目,根据广汽埃安递交的审计报告,2019年至2021年三年,公司亏损分别为6.21亿元、6.88亿元、13.8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26.98亿元。几乎每卖一辆车就要亏一万多,利润率无从谈起。虽然背靠广汽集团这颗“大树”,但是同样走性价比路线的小鹏至今都还在为毛利率挣扎,比小鹏价位更低的埃安,即使销量数倍于小鹏,是否就能扭亏?一家未盈利的车企,能否顺利登陆国内股票市场,也是未知数。
虽然埃安对外宣传过大量核心新技术,比如中药健康车、石墨烯电池、1000公里续航、4颗激光雷达、4级自动驾驶、弹匣电池、超倍速电池技术……噱头倒是说得不少,但至今为止真正大规模市场化的并不多。在国内科创板最为看重的创新能力上,埃安到底又有几分成色?
而在供应链的生态闭环和商业模式上,埃安目前也没有给到足够的想象空间。虽然埃安有投资上游矿业、自制电池、自产电驱动系统的动作,以及形成整车、电池、充换电、电驱系统等上下游协同发展的预期,但不少品牌都有类似的进行产业闭合的规划,并不新鲜。而且埃安的这些计划都是在近期才开始启动,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显然造势的意味更多一些。
埃安上市的目标是既定的,甚至有可能内部的时间表都早已拟好。再加上这么多机构的热捧,上市绝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上面的这些问题不解决,上市最终恐会沦为一场资本的狂欢盛宴,散席之后一地鸡毛。要想行得更远,埃安还需更多努力。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