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吉利李书福收购宝腾股权的十大风险

发布日期:2017-06-26

核心提示:6月23日,吉隆坡,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简吉利集团)与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下称DRB)签署最终协议,收购DRB-HICOM旗下宝腾汽
         6月23日,吉隆坡,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简“吉利集团”)与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下称“DRB”)签署最终协议,收购DRB-HICOM旗下宝腾汽车(PROTON)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Lotus)51%的股份。

         宝腾想得到什么?

 

         此前,经过谈判、试探、中止、重启等一连串复杂过程,吉利集团终于在5月24日签约收购建于1983年马来西亚唯一的整车企业宝腾49.9%的股权,以及宝腾旗下路特斯(莲花)51%的股权。

         收购马来西亚“一汽”的签约仪式规格很高。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国际贸易与工业部第二部长黄家泉、财政部第二部长佐哈里、马来西亚中国特使黄家定、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吉利集团总裁安聪慧、DRB-HICOM集团董事长哈吉·莫哈末卡米尔、DRB-HICOM集团总裁萨义德出席了签约仪式。

         宝腾鼎盛时期曾占马来西亚国内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但是近年来宝腾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宝腾已多次接受政府注资。交易预计将在3个月后完成交割。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将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宝腾核心管理团队成员,新的管理团队上任后将与现有团队完成对接,确保宝腾业务运营正常推进。

         宝腾汽车发言人表示起初有23家公司投标收购宝腾汽车,随后筛选至5家,最终吉利集团胜出。选择吉利的原因有如下三点:

         1、宝腾汽车可以获得吉利的先进产品及科技化技术,如大屏、中控智能化等功能。

 

2、宝腾可以进入更多东南亚市场以及中国市场,同时宝腾也将成为吉利全球右舵车型的生产基地。

3、宝腾工厂有望生产沃尔沃车型,并可以通过吉利全球设计研发中心进行人才交流,学习更多技术。

         李书福收购的宝腾会成为手中的一只烫手山芋吗?

 

         先看看双方的表态——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宝腾是马来西亚的国宝级品牌,是马来西亚民族自豪感和工业精神的象征,我们希望通过协同合作,使宝腾成为马来西亚市场第一和东南亚市场前三的领军品牌。对于路特斯而言,我们将增加新产品的投放并且扩大产量规模,充分释放它的品牌魅力。2020年吉利控股集团的产销量将达到300万辆,宝腾和路特斯的加盟,将为吉利进军东南亚市场带来产业协同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全球化布局,为实现2020年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在‘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下,基于尊重、适应、包容与融合的价值理念,我们有理由期许一个共同的、美好的未来。”

 

DRB-HICOM集团总裁萨义德表示:“吉利控股集团是我们正确的合作伙伴,吉利、沃尔沃、伦敦出租车等知名品牌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吉利控股集团的跨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以及其对合作伙伴的尊重和支持。有了吉利帮助,宝腾能大幅提升设计研发能力和产品品质,加速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在东南亚市场抢占更高市场份额。同时宝腾也可以为吉利进入东盟及右舵车市场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双方一定会携手共进,开创积极美好的未来。”

         宝腾出售旗下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权给吉利,这也意味着吉利将获得这家前英国著名跑车制造商的控股权。其中,吉利收购宝腾花费4亿6000万马币(约合7.3亿元人民币),收购莲花花费5100万英镑(约合4.4亿元人民币),共计花费11.7亿元人民币。

         自吉利2010年以15亿美元收购沃尔沃之后,此次收购是吉利的又一笔大交易。李书福表示:“吉利收购宝腾之后,首要任务就是实现两个品牌的扭亏为盈,以及为宝腾和莲花两个公司提供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于吉利的收购行为,为何马来西亚表现出最终的热情,而吉利也在彰显其走出去、赚一把的姿势,但是大手笔并购的背后,潜在的风险,不能不提个醒:

         首先,宝腾汽车虽然曾占据马来西亚车市的重要份额,但由于廉价进口汽车的激烈竞争,宝腾在2016年卖出7.2万辆车,仅占马来西亚市场12%的份额。其子公司莲花汽车也在2016财年亏损了2760万英镑(约合2.48亿元人民币)。所以,宝腾汽车说到底是产品不佳、亏损严重的烂摊子。

         其次,吉利收购宝腾无疑是想借收购进一步扩大其全球影响力,并借宝腾通过“技术换市场”“资本换市场”打入东南亚市场。然而,东南亚市场潜力有限,经济发展不温不火,而政治因素困扰外资企业。标准普尔提醒:马来西亚存在即将到来大选的政策不确定性,这次收购也遭到反对党的强烈反对:“这次交易后,宝腾将失去路特斯,同时欠政府15亿令吉,那么吉利会支出49.9%的费用吗?”因为不会,让反对党大为光火。

         第三,宝腾和路特斯都亟须大量资金注入,吉利必须要准备好为新品牌、新工厂、新的车型研制计划提供资金。而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纳吉·阿都拉萨明确表示:未来宝腾将不再依靠政府,通过通力合作,宝腾将再次复苏成为马来西亚值得骄傲的品牌。去年,宝腾已经获得了15亿林吉特(约合3.382亿美元)的政府救助金,今后宝腾再找政府要钱,恐怕不容易,因为包袱已经扔给了吉利。标准普尔预测,马政府将会继续施行谨慎的预算和经济政策,直至2020年。

         第四,吉利共花费7.39亿,其中现金2.713亿,博越平台估值4.63亿。 为什么马来西亚政府给予宝腾的研究补助金为11亿令吉,但吉利收购宝腾49.9%的股份却低于2亿令吉,表面上吉利赚了。但是,别忘了宝腾仍将欠政府贷款15亿令吉,以及据估高达32亿的政府软贷款需要偿还。吉利收购宝腾的股份后,吉利等将会分担一半的损失,并分担贷款负担。

         第五,宝腾是家严重依赖政府的企业,未来严重依赖吉利,还等着吉利将畅销车型拿过来生产。首款导入宝腾生产的吉利现有产品将会是在中国销售良好的SUV车型博越。如果博越在东南亚受到市场欢迎,双方还能愉快相处。如果这些车型在新市场推广遇阻,宝腾的闲置产能无法有效利用,吉利裁员,马政府势必出面干涉。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

         第六,吉利可能忽视了91岁的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的影响力,曾在1981年至2003年任马来西亚总理,任期长达22年。汽车有文化的出品人曾在世纪之初专访过这位政治强人,国际政治硕士毕业的出品人出于兴趣对其进行过长期观察——马哈蒂尔是个典型的心口不一的政客。他台上说欢迎中资来马,台下就做出损害中资利益的大动作,污蔑中资“抢走本地人饭碗”。(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马来西亚累计对华投资74亿美元,而中国对马投资仅为27亿美元。在如此悬殊的贸易逆差下,马来西亚现任政府盼望中国企业来收购,也是一项政绩工程。)

         今年1月6日,马哈蒂尔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FDI”(外国直接投资)的文字,其中提到,“连外国人拿钱来马来西亚买地、发展城镇、住在这里都算是FDI”。“这根本对我们一点好处都没有。最宝贵的土地将被外国人拥有并占据,简直就是外国土地。”

         一定意义上,马哈蒂尔是马来西亚政治强人,甚至也是宝腾汽车之父。马来西亚国家汽车发展计划在1979年由时任总理马哈蒂尔提出,1982年获得内阁通过,1983年宝腾汽车公司成立。1985年,马哈蒂尔启用沙阿兰工厂。他把公司生产的第一款型号命名为“宝腾Saga”,说这款汽车“不仅仅是一款质量上乘的汽车,它还是马来西亚民族尊严的象征”。沙阿兰工厂由日本三菱公司提供生产设备,而这些设备大部分十分老旧,最开始这款汽车只是三菱公司一款汽车的贴牌产品。但尽管如此,这款汽车仍然获得当年马来西亚“年度风云人物”的称号——马来西亚可能是第一个把这种荣誉颁给一款汽车的国家。到1986年,宝腾汽车在1.6L排量以下的国内汽车市场占据64%的份额,产品供不应求。不过,此后宝腾在把汽车卖到美国的过程中出现了波折,马哈蒂尔宣布要把这款汽车卖到美国去,并遭遇失败。

 

1993年,推出数款新车的宝腾公司增加了国内市场份额,并开始进军欧洲市场,特别是英国。1990年代后期,外国经销商开始抛弃宝腾汽车,这个品牌对于顾客来说就是质量差的代名词。1996年宝腾公司收购莲花汽车品牌,进入高端赛车领域,自身品牌形象得以提升。2010-2015年宝腾汽车销量出现跳水,在2012年实现私有化。2015年宝腾汽车获得政府批准的12.5亿(约合2.84亿美元)软贷款,并要求:找到一个外国合作伙伴。

         第七,吉利尽快对收购股权进行签约有个重要考量,就是马来西亚的大选(马来西亚大选每五年举行一次,第13届大选在2013年举行。因此,马来西亚最迟要在2018年举行第14届大选。——汽车有文化注)。目前,反对党是对中资投资的坚决反对者,现在反对党拿执政党大力引进中国投资说事,其政治目的非常明确。马来西亚大选原本将于2018年7月举行,但现在有些传言说会提前到今年。敏锐的吉利人自然不想好事多磨,在现任政府任上尽快合作。但是,这种匆忙签约,会否更重视战略意义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尽责调查,不得而知。

         第八,虽然马来西亚政府通过优先股认购等对宝腾进行了扶持,但竞争力依然未能恢复。因为其仰仗作为国民车受到的优待,懈怠了技术和品牌的提高,而内部管理的混乱也成为吉利棘手的难题

         不要以为吉利收购宝腾股权以后,只要导入新车,加强管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宝腾是被自己打垮的,也是被国内兄弟车企击败的。同为马来西亚国产车企业——北鹿大(Perodua)灵活地引进了合资对象大发工业的技术,推出了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车型。在马来西亚国内以36%的市场份额登上榜首,远远甩开了宝腾。

         宝腾还是人家的

 

         此外,吉利未能绝对控股,这是未来的隐患。吉利虽然是第一大股东,而国民投资和DRB等股东都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消息称DRB董事长赛莫达依靠政府订单发家,后两者很容易联合起来。因为宝腾未上市,因此不存在分散的个人持股。50.1%的股权方一旦联合起来,吉利在董事会里的地位将遭遇挑战,变得不稳固。

         这也是大马一再要求保有控制权的理由。如果愿意,随时可以掣肘吉利的任何决定。在中国投资的跨国车企,根本不受等股比的制约,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技术核心资产拥有绝对自信。吉利这几年技术积累不错,算是实现了正向设计。但是否拥有更多的控制力将决定吉利未来的兴衰成败。因为在合资企业中,技术和控制力能赢得最大的话语权。

         不乐观的是,吉利可以对沃尔沃施加强大影响(虽然也要考虑政府和工会诉求),但在宝腾的运营上,吉利并未掌握绝对话语权。这是否构成阿克琉斯之踵?还不得而知。在无关税的有利条件下,吉利的产品能否在东盟国家立足,这才是收购案成功后的关键因素。

         多品牌战略,吉利的管理能力能驾驭吗

 

         最近,上汽通用20周年,其多品牌战略受到分析人士的热捧。在2005年,上汽通用在拥有别克、凯迪拉克品牌后,导入雪佛兰品牌,正式开启了与众多合资汽车企业单品牌运营与众不同的多品牌运营战略。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多品牌运营战略下,如何做到品牌、产品以及营销的差异化是极其有难度的。而上汽通用崛起速度之快,令人侧目。深究其原因,“多品牌,全系列”的市场策略功不可没。

         固然,这几年自主车企竞争力越来越大,中国自主品牌的龙头长城和吉利分别在2016年开始布局高端市场,开创自己的高端品牌。吉利汽车旗下全新品牌LYNK&CO的首款SUV车型或在2017年第四季度上市。正如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的说法,“Wey的使命就是让中国豪华自主品牌SUV走向世界,终结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利益垄断”。相信吉利的权力核心也有将领克带向世界的想法。所以,吉利制定的产品策略卖点是在沃尔沃的CMA平台上,主打国际化背书。按李书福的部署,领克品牌的定位高于吉利、低于沃尔沃,将来的车型将直接对标丰田、大众等主流汽车。以此来看,吉利新品牌的预售价格应该不会低于15万元。但是,无论是从国际环境,还是国内消费习惯,吉利领克和宝腾都必定困难重重。

         目前看来,李书福希望吉利、沃尔沃、领克、宝腾、莲花……在吉利版图中扮演重要的多品牌战略,而吉利品牌下的产品线布局呈现全系列的趋势。

         在此,汽车有文化认为,多品牌策略要根据吉利的目标市场的不同利益分别使用不同品牌的品牌决策策略。在吉利看来,多个品牌能较好地定位不同利益的细分市场,强调各品牌的特点,吸引不同的消费者群体,从而占有较多的细分市场,甚至国际市场。

         这看上去很美。但是吉利的“如意算盘”需要注意什么?

         汽车有文化认为,多品牌比统一品牌的管理难度要高得多,因为各品牌之间要实施严格的市场区分,具有鲜明的个性,且这些个性还要足以能吸引消费者。企业实施多品牌的最终目的是用不同的品牌去占有不同的细分市场,联手对外夺取竞争者的市场,如果品牌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就等于自己打自己,毫无意义。

         虽然上汽通用三大品牌覆盖了从经济型车到高端豪华车的全系列主流市场区间,并在每一个市场区间都有代表性热销产品。不过,随着中国市场细分,消费者的偏好多元化,上汽通用面临的市场压力不容小觑。

         因为推行多品牌策略的必要条件包括资金、技术、管理、服务、价格、渠道、形象等,而上汽通用正是在具备一个方面和多个方面的相对优势后,陆续推出品牌,从而谋求了更大的市场份额,拉大了与其它品牌的距离,成为行业领导者之一。那么,多品牌的吉利是否占据巨大市场优势,资金、技术、管理、服务、价格、渠道、形象能否匹配?

         所以,李书福坦言,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将依法、合规地协同发展,尽最大可能地参与内部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资,遵循相互合作、内部协同和效益最大化机制,同时又必须确保宝腾及莲花两个汽车公司相对独立地发展和运营。

        “面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和无情的市场压力,我们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宝腾和莲花的复兴并非坦途,更不会是一日之功。”李书福最后说。


 
关键词: 吉利 李书福 宝腾
 
[ 财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