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回应海辰储能创始人违反竞业协议

发布日期:2023-11-30  来源:澎湃新闻

核心提示:11月28日,中国庭审公开网公示一件海辰储能和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的竞业限制纠纷案。庭审过程显示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违反
 11月28日,中国庭审公开网公示一件海辰储能和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的竞业限制纠纷案。庭审过程显示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违反竞业协议,并挖角宁德时代人才。

根据庭审公示,吴祖钰违反竞业限制协议。2023年9月,仲裁委裁决吴祖钰向宁德时代支付100万元违约金。吴祖钰认可仲裁委裁决内容, 9月23日,通过其妻子(林秀华,海辰储能前法定代表人)向宁德时代支付了100万元的违约金,附言为“宁劳人仲案(2023)191号裁决书违约金”。
11月29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宁德时代方面确认了以上事实。
 
中国庭审公开网公开的这件纠纷案中,当事人为张敏,也是海辰储能员工。2021年底从宁德时代离职后,加入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从事电化学储能与器件相关研究。2020年6月,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与海辰储能正式签约,为海辰储能提供引才、育才、研发等服务。
 
公开庭审录像显示,张敏曾多次佩戴海辰储能工牌进出海辰储能厂区。根据宁德时代提供的证据,张敏在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期间,实际上服务于海辰储能,违反竞业限制义务。
 
据了解,张敏离职前已是宁德时代资深电芯系统工程师,主要负责功率产品线规划及开发、产品开发及量产维护等职责,掌握宁德时代高功率产品开发、设计等核心技术信息。除张敏外,吴祖钰还涉嫌利用在宁德时代积累的工作经验及人脉关系,刻意规避竞业限制协议,大量挖角了其他宁德时代的高科技人才。
 
今年以来,海辰储能的业绩在行业中扶摇直上,争议和谣言也随之而来。就在国庆节前夕,网上还一度传出公司“产品质量”及“退货”的消息,公司随后也给予了坚决辟谣,但树大招风是不争的事实。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12月27日,海辰储能在福建厦门成立,主营业务是储能电池制造和储能技术服务等,从成立之初海辰储能就成为福建省和厦门市双重点建设项目,入选厦门市“三高”、市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成立仅仅四年,根据权威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前三季度储能电芯总出货TOP5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与厦门海辰,出货规模皆在8GWh以上。
 
今年7月3日,海辰储能上市辅导备案获受理。
成立至今,海辰储能已经完成了6轮融资。今年7月5日,海辰储能宣布正式完成C轮融资,融资总额超45亿元。国寿股权和金融街资本共同领投,本轮融资后,公司估值接近300亿元。去年10月,海辰储能完成超20亿元的B轮融资。
 
今年以来,海辰储能还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与兴业银行、厦门农行、中国银行、厦门建行、厦门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收获了累计不超过580亿元的授信额度支持。
海辰储能的当红背后,关于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吴祖钰的神秘背景也众说纷纭。
 
据介绍,2015年6月,吴祖钰作为第一专利发明人为宁德时代申请了锂离子电池极片的锂粉处理系统。2018年2月13日,吴祖钰又作为第一发明人申报了集流体、极片、电池及集流体制作方法。有数据显示,2012年7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吴祖钰在宁德时代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了多项专利,共有专利署名67项,涉及储能领域的集流体、极片及电池等。
 
在2014年,吴祖钰被宁德市评为市级引进人才;2018年还曾作为技术骨干成为宁德时代授予期权的195名中层管理人员之一。
 
2019年,吴祖钰从宁德时代离职,中间不过一年多时间后独立创业。不仅如此,离职创业时,吴祖钰至少带走了4名宁德时代的核心技术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开的裁定判决还提及了“(吴祖钰)通过其妻子(林秀华,海辰储能前法定代表人)向宁德时代支付了100万元的违约金。”
 
据了解,海辰储能发展核心创始人有三位,分别是:吴祖钰、王鹏程和林秀华。公司注册时,林秀华任执行董事,王鹏程任总经理。林秀华此前也多次被媒体提及,并被称为“一位神秘的厦门阿姨”。据天眼查,林秀华目前任职企业有四家,曾任职企业有16家。
 
海辰储能现有股东50名,2021年5月16日,林秀华从海辰储能股东中退出,同日,新增股东吴祖钰。公司控股股东为厦门海辰科技,持股比例36.047%,林秀华担任该公司的监事。此前没有消息显示,吴祖钰与林秀华是夫妻关系。
 
根据业内人士介绍,宁德时代要求离职员工签署竞业限制协定,按照职级的不同,竞业限制期限为12个月—24个月不等,同时在离职后,向其发放竞业限制补偿金。
 
一位资深从业律师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竞业限制协定的签署,是很重要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措施之一。”不过,对于该做法目前国内法律中没有明确的依据,主要依据法理。
 
对于此次判决裁定结果,另有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市场的扩容,中国储能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未来还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创新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安全感”。

 
 
[ 财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