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蓝新能源:固态电池的风口或许也会比想象中来得更早

发布日期:2023-08-20

核心提示: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蓄势待发,互联网人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似乎已成为一种时髦。那一年,小鹏汽车G3开启交付,不足40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蓄势待发,互联网人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似乎已成为一种“时髦”。那一年,小鹏汽车G3开启交付,不足400公里的续航里程,在当时的市场已经算是“优等生”。此时,在互联网领域打拼多年的李彦,也正在物色实体经济的新项目。而曾在日本和美国顶尖研究中心从事锂电研究达7年的高翔,也带着他的科研成果回到了国内。
 
  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固态电池,相比液态电池,具备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长循环寿命、更好低温性能等性能优势,对于续航里程也会大幅提升。“这个事情有搞头。”双方一拍即合,太蓝新能源就此成立。
 
  成立之初的太蓝新能源就以快速产业化为目标,因为李彦清楚的意识到,全固态电池真正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落地,时机还不够成熟。在采访中,李彦和他的团队给我留下了印象是“务实”——如果全固态电池还没有办法真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那不如先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来实现。
 
  在这一思路下,太蓝新能源从全固态电池“降维”研发、生产了半固态电池,以一期0.2GWh的小规模产能成功打入动力电池市场。在固态电池市场爆发的前夜,太蓝新能源已经在技术储备和产业化落地两方面做好了准备。
 
  ——安安访谈录
 
  以下是正文
 
  产学研界的集体发声,让固态电池领域在今年夏天再度变得“热闹”起来。8月9日,外媒披露日本大阪公立大学开发出了用于制造全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的新材料,在不使用资源分布不均的稀有金属锗的前提下,达到了纯电动汽车所需的部分性能。在此之前,丰田宣布在固态电池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计划到2025年推出配备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
 
  在国内,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马骋在《自然·通讯》上刊发有关新型固态电解质的最新研究成果外,太蓝新能源官宣完成的由中金旗下基金、正奇控股联合领投的数亿元Pre-B轮融资,也为固态电池赛道再添“一把火”。
 
  “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太蓝新能源多家新工厂的扩产建设、技术储备项目的持续开发、人才建设和产品上量等方面。”在太蓝新能源CEO李彦看来,众多国内头部投资机构的长期看好,一方面说明了固态电池这一风口行业正在展现出极度颠覆性的勃勃生机;另一方面,太蓝新能源所具备的强大研发及产业化实力,在同类型团队中已经快人一步,引领全行业固态电池“普及化”的潮流。
 
  01、做“六边形战士”
 
  “市场对于固态电池的期待值已经非常高了,以动力电池来讲,使用的安全性问题,续航的受限问题、充电的效率问题,长期的寿命问题,低温的适应问题等等,都将在固态电池上找到解决的答案。”身处行业中的李彦,丝毫没有掩饰对固态电池前景的看好,“固态电池毋庸置疑已经成为下一代电池解决方案的最佳选择。”
 
  不过,全固态电池实现商业化仍然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材料和工艺的成熟度、良品率以及成本控制,皆是行业面临的问题。
 
  “固态电池从实验室技术层面走到批量生产交付,企业要掌握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研发生产能力以及导入工艺等关键技术。通过合理的材料创新及工艺创新,保证固态电池综合性能。”在李彦看来,安全可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稳定快充、宽温域、多应用场景六大发展趋势,是当前市场对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的考量的六大维度。“我们的电池就是要成为一个‘六边形战士’,综合各方面性能呈现实力均衡的稳固支撑。”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太蓝新能源通过材料和工艺的创新,研发了电解质超薄膜制备技术和界面柔化技术,并成功开发出了基于氧化物体系的固态电解质和动力固态锂电池,同时也完成了多种材料和其他型号的半固态/固态电池的技术储备。
 
  “目前固态电池的‘固-固接触’比较差,界面阻抗比较高。我们的界面柔化技术,是在固态接触面夹了一层凝胶态物质,内阻问题就被解决了。”李彦举例说明了太蓝新能源在材料和工艺上的创新。“太蓝现阶段量产的半固态产品可以做到能量密度最高350Wh/kg至400Wh/kg,从SOC 0-100%全周期实现平均4C快充,并且循环寿命超过1000次。
 
  02、“降维研发”助产业化快速落地
 
  核心技术的突破能够帮助太蓝在生产中保证出色的良品率,并实现同步提升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和倍率性能;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完成成本控制,推动产业化快速落地。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固态电池上车的整车厂之一,蔚来汽车已多次因居高不下的成本而推迟了半固态电池的上车时间。
 
  这还仅仅是半固态电池的成本难题。“最关键的是所选的技术路线和材料体系是不是能规模化量产,因为固态电池结构的工艺设计直接决定了固态电池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在李彦看来,控制生产成本和提高良品率,在产品性能和生产成本控制中寻找平衡,都是决定电池厂商能够顺利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于横亘在产业化之路上的“绊脚石”,太蓝新能源一方面通过材料、工艺的创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则通过半固态、准固态和全固态电池“三步走”的战略,以实现快速产业化的目标。
 
  太蓝第一代半固态电池产品,液态电解质的含量在5%-10%;第二代准固态电池产品,液态电解质含量降至5%以下;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将不再含有液态电解质。据李彦透露,目前太蓝新能源北京研发基地已开始全固态电池试产线的准备工作,预计很快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实验室下线。
 
  “全固态电池想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太蓝是从全固态电池降维研发、生产半固态电池。”李彦道出了太蓝新能源“三步走”战略背后的逻辑。
 
  然而,即便是半固态,依然面临着成本控制问题。据李彦介绍,太蓝新能源重庆工厂80%以上的生产工艺沿用现有液态锂电池生产技术,成熟的产线和技术路线能够帮助其更好的达成产品落地和产业化。
 
  03、“小步快跑”抢占先机
 
  在全球范围内,固态电池已“战火四起”。据公开资料,美国计划到2030年实现固态电池和锂金属电池规模化量产;日本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韩国也将在2023-2028年投入3066亿韩元,争取提前实现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商业化应用。
 
  在国内,固态电池的龙头企业包括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一众“行业大咖”,也有具备主机厂背景的清陶能源、蜂巢能源等。但正如李彦所言,电池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竞争,有行业龙头,也有新进入的玩家,“这也恰恰说明,真正掌握核心颠覆性技术企业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谁先率先实现产业化,谁就能占得先机。
 
  目前,在产能端,太蓝新能源投入使用和正在建设的产能为5.2GWh,总储备产能达12.2GWh,分别为重庆两江新区的制造基地一期0.2GWh(小型半固态动力电池生产制造基地一期),制造基地二期2GWh(车规级半固态动力电池生产制造基地二期),以及在建的安徽淮南工厂一期5GWh,同时还有7GWh二期的规划产能。
 
  “重庆工厂满产是0.2GWh,2GWh工厂预计明年六月投产,届时可批量出货至主机厂。淮南工厂一期明年年中可交付厂房,整体量产时间计划为明年年底或者后年一季度。”李彦透露,在下游客户方面,太蓝新能源已与国内某头部两轮电动车企业签订协议,拟成为其动力电池SOP供应商。“同时,公司半固态电池样品已经为多家主机厂进行了送样测试。”
 
  之所以选择两轮电动车切入,依然遵循了太蓝新能源产业化落地“小步快跑”的原则。“其一是乘用车主机厂‘两冬两夏’高温高寒极限测试周期较长;其二是目前我们的产能规模较小。”接下来,李彦希望能够在主机厂的支持下,进一步提高产能规模。
 
  “我们的愿景是希望真正将固态电池以较小的代价推广到商业化应用层面,在保有技术领先性的同时,做技术的普及者。”李彦再次道出了太蓝新能源的愿景。
 
  以下为采访实录:
 
  谈技术
 
  问:目前固态电池实现产业化的技术难点是什么?
 
  答:安全可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稳定快充、宽温域、多应用场景六大发展趋势,是当前市场对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的考量的六大维度。如何做到各个方面属性拉齐,六个趋势对应的六维雷达图呈现出饱满的六边形,是固态电池企业研发、生产能力面临的重大考验。
 
  太蓝核心研发团队长期专注固态电池关键技术开发,从国外先进研究机构学习和吸收了大量经验和教训,从2011年至今,通过材料和工艺创新,研发出电解质超薄膜制备技术和界面柔化技术,成功开发出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和动力固态锂电池。同时还完成了多种材料和其他型号先进半固态/固态电池的技术储备。
 
  谈市场
 
  问:行业预计固态电池真正实现商业化要在2030年,太蓝怎样看待这一时间节点?
 
  答:半固态电池作为液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的过渡方案,半固态电池兼容现有工艺设备,兼具安全性、能量密度和经济性,因此将率先进入产业化阶段。
 
  太蓝重庆工厂是国内首条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的产线,已于2022年率先量产真正具备综合性能优势的半固态动力电池。一方面为“小动力”市场客户的实际交付做紧锣密鼓的准备,另一方面也用于配合汽车主机厂“大动力”电池的匹配工作。
 
  谈行业
 
  问:下一站,中国的固态电池领域是否会诞生新的“宁王”?
 
  答:依托于双碳背景和广阔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电芯制造、电极材料、电池生产设备等产业链和供应链方面,中国企业都享有一定优势;在下游需求端,市场前景和政策指出都利好于动力电池产业发展。
 
  电池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竞争,有行业龙头,也有新进入的玩家。然而,这也恰恰说明了,真正掌握核心颠覆性技术企业的重要性。“固态电池”,无容置疑已经成为下一代电池解决方案的最佳选择,而这一风口或许也会比想象中来的更早。
 
  太蓝给自己定义为“固态电池普及者”,这既是品牌定位更是公司努力的战略方向。显然,太蓝在技术储备和商业化落地两方面已经做了非常多的扎实工作,我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信心。

 
 
[ 财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